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10期 时间:2025-10-15 09:30
王鹏鹞
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提要:“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环保行业从原有“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全面迈向“低碳高效”的系统性绿色转型。在长期运营实践中,鹏鹞环保深刻认识到,技术代差正形成新的“马太效应”,只有通过敏捷创新不断推动技术迭代,企业才能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AI 阅评
本文以鹏鹞环保的创新实践为例,系统阐述了企业通过敏捷创新应对行业变革的路径与成效,基于环保行业“技术—工程—运营”三者高度关联的特殊性,分享了公司通过“基础提升—颠覆创新—多位整合”模式,系统构建全产业链敏捷响应机制的做法,具有较强的行业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鹞环保”)创立于1984年,是我国环保产业的开拓者之一。40年来,公司专注于环保与水处理领域,通过持续创新和专业化经营,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设计研发、设备制造、工程承包、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是我国环保骨干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环保行业正经历从“工程驱动”向“技术驱动”的深刻转型。作为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鹏鹞环保积极应对每一次时代提出的命题。从上海锦江乐园的首套水处理设备,到如今SEED低碳绿能装备化水厂的创新推出,都充分验证了一个鲜明的理念:敏捷创新已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路径。
敏捷创新是企业应对变革的必由之路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始终与政策导向紧密相关。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环保行业从原有“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全面迈向“低碳高效”的系统性绿色转型。
传统环保行业长期依赖工程建设的重资产模式,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环境影响突出、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痛点。以污水处理为例,传统水厂建设周期长达2~3年,运营能耗在城市公共设施总能耗中比重较高,对周边环境影响大。若不打破原有路径依赖,企业将在政策收紧与市场竞争加剧中丧失主动权。
与此同时,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已从单一工程交付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曾遇到“3个月内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客户紧急需求,传统建设模式无法应对。这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如何通过技术模块化、工厂预制化实现快速响应?敏捷创新,正是破解这一矛盾的关键。
构建可实施的敏捷创新核心能力
在长期运营实践中,鹏鹞环保深刻认识到,智能化生产与运营可显著降低水厂的建设成本、人工成本及能耗成本。技术代差正形成新的“马太效应”,只有通过敏捷创新不断推动技术迭代,企业才能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避免被市场淘汰。
环保行业的特殊性在于“技术—工程—运营”三者高度关联,公司通过“基础提升—颠覆创新—多位整合”模式,系统构建全产业链敏捷响应机制。
基础提升方面,建立“双轨制”研发模式。将设计、运营与管理整合形成“常规技术迭代小组”,聚焦现有项目持续优化;同时组建“前沿技术探索小组”,主攻颠覆性创新。这种模式既保证了现有业务的稳定发展,又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了技术力量。
颠覆创新方面,公司结合40余年的水处理工程技术经验,经过6年技术研发,以工程装备化的思路,从材料应用、建设模式、产品融合及运营管理等多维度实现突破,开发出面向未来的里程碑式创新产品—SEED低碳绿能装备化水厂,采用光伏、储能与装配式水厂的有机融合,相较传统水厂在成本、经济、环境方面均有极大优势,对“双碳”目标实现、低碳城市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代表了未来水厂的发展方向。
多位整合方面,通过集团“ERP+MES”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管理,打造“智慧运维”平台,通过实时采集全国水务项目的运行数据,建立动态优化模型,为集团水务运营管理提供各类管理决策数据,综合提高水务板块对各地水厂的有效管控,并依托“产学研用”四维联动机制,整合高校、跨行业合作伙伴及客户资源,持续推动创新孵化与技术转化。
SEED低碳绿能装备化水厂研发案例
SEED低碳绿能装备化水厂的研发历程是鹏鹞环保敏捷创新的典型缩影。这项以“室内化、模块化、绿能化、智慧化”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历经6年迭代,充分体现了公司对“敏捷”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1.从“痛点”出发,敏捷响应市场需求
针对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环境影响大、能耗高、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等问题,公司从跨领域、多学科角度重构水厂理念,在材料、建设、设计、场景等方面进行创新。
材料方面,采用可回收、可搬迁的特种钢结构替代钢筋混凝土建设,全生命周期建设碳排放量降低70%以上,经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认定为低碳产品,可进行碳交易,回收后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建设方面,通过工厂化预制与模块化安装,工期缩短50%,4~6个月即可完成传统水厂1~2年的建设量,最快1~2个月即可完成应急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设计方面,通过将结构、工艺、电气自控等进行全面融合、混成设计,大幅度优化了水厂构造,减少占地面积达50%。融合光伏、储能技术实现能源自给,通过“源网荷储”的系统化能源管理,实现光伏发电全消纳及用电的峰谷套利,电费直降60%~80%。
场景方面,通过室内化与智慧化管理,将水处理与智慧控制、低碳能源等跨领域深度结合,使运营管理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设备运行更精准,综合运营费用降低60%。
2.持续优化,完成敏捷迭代验证
自2018年启动装配式水厂可行性研究以来,鹏鹞环保已完成多代产品迭代。2020年,研究并建设完成装配式水厂智能制造生产线;2021年,首个装配式设备用于应急污水处理;2022年,整体构筑物均采用装配式钢结构;2023年,正式推出SEED低碳绿能装备化水厂;2025年,首个SEED低碳绿能装备化水厂项目正式建成。
目前,SEED低碳绿能装备化水厂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湖南沅陵、河南济源、新疆等地及缅甸的多个项目,不仅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场景,也同样适用于自来水厂建设与改造。在投资不超过传统水厂的情况下,SEED低碳绿能装备化水厂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环境指标均大幅优于传统水厂,成为市场主流模式首选方案。
坚持“三不”精神,夯实敏捷创新的文化根基
一是“不设边界”的技术探索。技术创新往往诞生于多维度融合。公司鼓励团队跳出“工程化环保”的思维定式,将“预制化装配”引入水厂建设,将产品的智能化生产应用于水厂组件预制,将航海耐腐蚀技术迁移至污水处理设备运用。这种“无边界创新”思维,让SEED低碳绿能装备化水厂技术在材料应用、制造模式、设备防腐、集成融合及建设模式等多维度实现突破。
二是“永不言败”的创新精神。公司秉持“敢于创新、永不言败”的创新精神,将试错视为创新的必经之路,以屡败屡战的韧性突破技术“瓶颈”,从单体装配化到装配化完全应用,通过不断调整及尝试,逐步完成理念的践行。
三是“不止眼前”的长期主义。敏捷创新既要“快”,更要“远”。鹏鹞环保着眼于未来,致力于为未来创造价值,这种长期主义不仅体现在技术研发的久久为功,更贯穿于业务布局、资源投入与生态构建的每一个环节。公司有一个信念:“环保企业的价值,不在于短期项目利润,而在于为行业留下可复制的技术范式,为社会创造可持续的生态效益。”
结语
企业敏捷创新虽然没有标准答案,却有共通逻辑—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核心、以人才为根本。实践表明,当企业将创新融入基因,就能在变革浪潮中既“稳得住”又“跑得快”。鹏鹞环保将继续以敏捷创新拥抱环保产业新生态,在技术层面,聚焦“低碳+智慧”,推动SEED低碳绿能装备化水厂技术的项目拓展与落地,探索“水处理—能源生产—碳减排”协同模式;在产业层面,打造“环保技术协同平台”,积极推行预制模块化设计标准构建与智慧运维算法实施,推动环保行业的降本增效;在生态层面,推进“绿色创新联盟”,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生态,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