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石化杂志

同方威视构建敏捷研发体系的创新实践

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10期 时间:2025-10-15 09:30

周合军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分选事业部总经理

提要:同方威视的敏捷研发实践表明,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通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设计、研发流程的迭代化改造和评价体系的价值化导向,能够有效解决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难题。公司构建的“结构—流程—评价”三位一体敏捷研发体系,实现了研发效率的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

AI 阅评

本文阐述了同方威视构建敏捷研发体系的创新实践,通过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成果评价三个维度,完整呈现了敏捷研发体系的构建路径,并结合矿石分选机研发过程等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技术沉淀+市场响应"的动态平衡机制。提出的"核心中台+敏捷前端"组织模式、迭代式研发流程及价值导向评价体系,为装备制造企业破解研发效率难题提供了可操作方案。


全球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技术迭代速度逐步加快,企业能否构建一个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敏捷研发体系至关重要。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威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构建了以研发组织结构、研发工作流程和研发成果评价为支柱的敏捷研发体系,实现了技术沉淀与市场响应的动态平衡,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模式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协同导向的研发组织结构设计

同方威视的研发体系建设围绕敏捷管理中“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核心技术研发部门与产品设计部门协同的架构,形成了既保持技术深度又具备市场快速响应的组织能力。这种结构设计借鉴了麦肯锡提出的“核心经营单元”理论,将战略重心、客户中心和端到端闭环作为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确保研发资源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在具体业务场景中,这种二元组织结构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以矿石智能光电分选产品业务为例,公司特别成立了事业部作为经营单元。该事业部集市场业务对接、客户需求分析、产品定义和产品设计能力于一体,形成了“需求—技术—产品”的快速对接机制。这种灵活的组织调配方式打破了传统“部门墙”的限制,使跨职能团队能够围绕特定业务目标高效协作,充分体现了敏捷组织“小前端、大中台”的典型特征。

与传统层级制组织结构相比,同方威视的敏捷研发组织具有三个显著优势:一是资源配置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业务优先级动态调整研发力量;二是沟通效率的提升,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实现信息的快速流转;三是技术复用率的提高,核心技术部门的研发成果可以通过标准化接口服务于多个产品线。这种组织结构设计为敏捷研发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使公司能够在保持技术深度的同时具备市场响应速度。

迭代优化的研发工作流程构建

同方威视的研发工作流程构建在敏捷开发的迭代思想基础上,形成了“需求洞察—技术适配—快速验证”的闭环管理机制,充分体现了敏捷创新中“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的核心原则。这一流程将Scrum框架中的Sprint周期、用户故事和每日站会等实践方法与产品研发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兼具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研发节奏。

在需求管理阶段,产品经理承担着类似Scrum框架中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的角色,通过系统化的调研形成精准的产品画像。与传统研发模式中一次性需求输入不同,同方威视的产品经理采用持续调研的方式,定期深入矿山、机场、港口等不同应用场景,收集第一手的用户反馈。这些反馈被转化为具体的“用户故事”,如“矿山操作员需要设备在高粉尘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成像质量”,并按照商业价值优先级整理进入产品待办列表(Product Backlog),为后续研发工作提供清晰的方向指引。

核心技术研发部门在接到产品设计部门的需求后,采用Sprint迭代的方式开展研发工作。通常将研发周期划分为4~8周的短期迭代,每个迭代周期设定明确的交付目标,如完成射线源参数优化或探测器灵敏度提升等具体任务。在每个迭代周期内,跨职能团队通过每日站会同步进度、识别障碍,确保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团队还会使用燃尽图(Burndown Chart)可视化剩余工作量,动态调整研发节奏,确保迭代目标达成。这种迭代式开发方法使研发过程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在同方威视带式矿石分选机的研发过程中,这一流程展现出强大的效能。产品设计部门通过调研形成的产品画像明确了设备的分选精度、处理速度和环境适应性等核心指标,核心技术研发部门随即启动多轮迭代开发:第一轮迭代聚焦于X射线源的参数优化,提升对不同矿石成分的识别能力;第二轮迭代专注于探测器阵列的灵敏度改进,确保微弱信号的有效捕捉;第三轮迭代则通过AI算法训练提高分选决策的准确性。每轮迭代结束后,团队都会进行评审和回顾,根据测试结果和用户反馈迅速调整下一轮研发重点。这种流程设计使研发团队能够在1年内完成传统模式下2~3年的研发任务,快速推出行业内技术领先的产品。

同方威视的研发工作流程还具备强大的变更适应能力。当市场需求或技术条件发生变化时,团队能够通过优先级重排机制快速调整研发计划。比如,在基于X射线透射成像技术的矿山分选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研发团队收到产品经理根据客户需求调研提出的增加视觉信息的要求,在现有迭代计划中紧急插入机器视觉算法开发任务,通过压缩非核心功能的开发周期,确保关键需求得到及时响应。这种对变化的拥抱能力,正是敏捷研发流程的核心优势所在。

价值驱动的研发成果评价体系

同方威视构建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多维评价体系,突破了传统研发评价中“重输出、轻效果”的局限,与敏捷宣言“可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的理念高度契合。该体系通过交付速度、技术沉淀和客户价值三个维度的综合评估,形成推动研发持续改进的闭环反馈机制。

在交付速度维度评价方面,同方威视借鉴了用于衡量软件研发效能和敏捷开发效果的DORA体系中的关键指标,重点关注研发周期时长、需求响应速度和版本发布频率等量化指标。评价体系还将跨部门协作效率纳入考核,通过统计需求传递耗时、技术对接周期等数据,识别流程“瓶颈”并推动优化,持续提升组织响应速度。

技术沉淀维度的评价聚焦于研发成果对公司技术能力的提升作用,而非单纯的项目交付。核心技术研发部门的评价指标包括核心参数迭代率、技术专利数量和技术复用率等。比如,在射线源技术研发中,团队通过每季度评估射线能量稳定性、寿命周期等关键参数的改进幅度,衡量技术研发的实际成效。对于能够形成技术标准或模块化组件的研发成果,评价体系给予额外激励,鼓励研发团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为公司积累可复用的技术资产,实现“解决一个问题、沉淀一套方法、形成一批标准”的良性循环。

客户价值维度的评价最为关键,直接与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表现挂钩。通过收集设备运行参数、故障发生率和分选准确率等真实数据,形成客观的使用效果评价。产品经理定期组织客户满意度调研,收集客户对产品功能、性能和服务的反馈意见,并将这些定性评价转化为可量化的NPS(净推荐值)指标,确保研发工作始终围绕客户实际价值展开。

同方威视的研发成果评价体系还具备动态调整机制,类似于Scrum框架中的Sprint回顾环节,通过定期审视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导向性,确保评价体系能够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当安检行业面临新的安全标准升级时,评价体系会及时增加合规性指标的权重,引导研发资源向标准适配方向倾斜;当市场竞争焦点转向智能化时,AI算法的迭代速度和识别准确率等指标会被纳入核心评价维度。这种动态调整机制使评价体系始终保持有效性和前瞻性,真正发挥牵引研发方向的作用。

结语

同方威视的敏捷研发实践表明,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通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设计、研发流程的迭代化改造和评价体系的价值化导向,能够有效解决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难题。公司构建的“结构—流程—评价”三位一体敏捷研发体系,实现了研发效率的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公司近年来制定了“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在安检行业持续创新,开发出以静态行李检查CT、集装箱检查CT和航空箱检查CT等业界技术领先的产品;另一方面,快速切入医疗、矿山装备等行业,这都是同方威视敏捷研发体系的协同创新成果。对于面临转型升级的制造企业而言,同方威视的经验证明,敏捷并非互联网行业的专属方法论,通过与行业特性的有机结合,同样能够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武器。在技术变革加速的新时代,这种敏捷研发能力将成为企业持续创新、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

( 责任编辑:李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