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13 08:16
示范点
胜利石油工程黄河钻井总公司党委
举措
依托数字图谱分析队伍差异,精准匹配技术与资源。
成效
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生产组织运行的可视化、可量化、可追溯。
张 琳 王玉鹏
“数字图谱全链条穿透了45支钻井队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安全质量、生产效能、施工工况等30余项核心要素。”9月29日,在胜利石油工程黄河钻井40536队班前会上,党支部书记、平台经理张龙登录数字图谱平台后介绍,“每支队伍都有专属ID,方便我们随时查阅、补充相关资料,这对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很有帮助。”
为加快基层党建与钻井生产深度融合,2024年,黄河钻井总公司党委按照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统一部署,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了“全维度数字DNA图谱”平台,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生产组织运行的可视化、可量化、可追溯,推动了基层党建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数字图谱队队有别、个个不同。70183钻井队党支部利用图谱中“基层党建”项点,创新党建联建机制,与同井场施工的定向、录井等党支部定期讨论生产运行、资源共享、基层党建等事项。2024年3月,他们施工的丰页1-2-513HF井,2.79天完成3160米进尺,创出胜利页岩油水平井二开钻井周期最短纪录。
黄河钻井总公司党委将党建数据与钻井周期、机械钻速、成本管控等生产指标深度融合,构建“党建+生产”双轮驱动分析模型。通过数字图谱对比45支队伍的党建活跃度与生产效能数据,他们发现,党员责任区覆盖率每提升10%,单井建井周期平均缩短5.2%。2024年9月,在滨37井组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项目中,数字图谱识别施工难点后,公司精准向承钻的40569钻井队党支部推送技术方案、高压喷射钻井和“一开批钻”套管钻井等技术措施,助力该队打破中国石化2500米~3000米钻井周期10年纪录,并以年进尺超10万米创下中国石化全类型钻机年度进尺最高纪录。
他们还通过数字图谱动态优化资源配置,上半年,黄河钻井总公司先后实施“专井专打”“专区专打”“一队双机”等特色举措,累计完成钻井进尺94万米,取得近7年来最好业绩。
安全是保障发展的“天字号”大事。数字图谱的日趋完善,也为黄河钻井总公司党委狠抓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图知全局”的研判支撑。
今年初,数字图谱反映多支队伍存在“党员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的共性问题,公司党委据此制定党员“积分管理”“安全叫停”等多个考评奖惩办法,将150余项安全管控措施包干到党员,推动问题数量同比下降24.21%。
在搬迁安作业中,通过分析党员联责数据,他们创新模块化搬迁模式,每口井搬迁平均优化3~5车次,平均搬迁安时效提升7.48%,平均中完井时间缩短9.76%。针对数字图谱反映出的岗位巡检标准欠规范、不统一的问题,他们专门编制了14个岗位交接班巡回检查项点及标准,并在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全钻井板块推广,取得良好效果。
石油精神、石化传统始终是凝聚队伍、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黄河钻井总公司党委以数字图谱技术为抓手,构建“精神数据化、传承精准化”的数字化传承体系,建成公司文化馆、70183钻井队史馆两处基层石油精神教育基地。
场馆内,上千幅影音图文并非简单陈列,数字图谱先对素材进行“精神维度标注”,按“发展历程、党员攻坚、技术突破、精神实践”等核心维度构建关联网络。这种“数据+故事”的交互式图谱形式,清晰勾勒出黄河钻井传承石化传统、赓续功勋血脉的精神脉络,激发了队伍拼搏奋斗的热情。
此外,数字图谱还实现了参观效果的量化追踪。经实时统计,两馆建成以来累计接待学习交流1.2万人次,同步分析出的各类节点调阅频次和关注程度,也为后续优化精神传播内容提供了数据支撑。
借助数字图谱的“整合—展示—转化—反馈”闭环,如今,石油精神、石化传统已不仅是静态的文化符号,而是深度嵌入黄河钻井总公司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数据化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