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生活

在冰雪世界里穿行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14 08:04

开栏的话:

石化工业的壮阔画卷里,每一笔都离不开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

本版即日起推出《石化印记》栏目,就是要以纪实为窗,聚焦这些有姓名、有温度的故事。

那些发生在井架旁、厂区里、家属院中的真实片段,藏着石化工业最坚实的根基,也映着最动人的情怀。

戈 青

蓄谋已久的大雪,在2017年腊月,三次偷袭四川重庆丰都境内山脉。暗藏摧枯拉朽的力量,似天幕撕裂,如银河开闸。苍翠葱茏的南国山脉,转身便白雪茫茫,仿若银装素裹的北国。

来自山东的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SGC2103地震勘探队正在丰都境内的南天湖项目施工。镶嵌在冰天雪地里的一簇簇红工装宛若凌寒傲雪的梅花。

(一)

勘探队当下任务是穿越丰都境内海拔1800米的仙女山山脉。仙女山里的仙女被大雪“困”在山洞里无法示人。迎接远方来客的是野竹林无人区、灌木丛生的峡谷,和见人就“咬”住不松口的刺茏。

从项目驻地出发,沿南天湖镇往南一直到接龙乡长17公里的上行盘山公路后,有三条路可以通往仙女山山脉:一条是省道S203,一条是沿接龙乡到南天湖镇的县道,还有一条是连接五个乡镇的蜿蜒山路。三条路都非完美之选,各有优劣,但前提是,必须绕过盘山路到达接龙乡才能做出最优选择。此时的17公里盘山路已全部结冰,冰层最厚处达6厘米。逼仄的盘山路面,幽幽泛着青灰色的寒光。抬头是冰山冰壁,起脚是悬峰陡崖,别说开车,就是人徒手站上去都能吓出一身冷汗。

时值2017年腊月十一,离“年前拿下南天湖”的目标仅剩不足20天。大雪封山,施工停滞,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让季节工难以忍受。牢骚、不满、恐慌、暴躁,所有抵触情绪接踵而来,迅速在队伍中蔓延。季节工的宿舍里,每隔三两天就多出几张冰冷的空床。望着渐行渐远的背影,留下的人心里越发空落了。快过年了,渴盼团圆的呼唤带着亲人望穿秋水的思念和牵挂,跨过齐鲁大地,一脚迈进南国大山深处……

夜黏稠得像抹不开的糨糊,低低地挂在窗外。远处的仙女山在万籁俱寂的冬夜熟睡得像个婴儿。

项目驻地会议室的灯还亮着,讨论会从晚上七点开始。打不通17公里冰路,那三条通往仙女山的路就是三个暄软喷香的枣饽饽,看得吃不得。会议主题定为“破冰行动”。

有人说买稻草铺路,既防滑又环保,有人建议直接撒草木灰,易操作还经济,还有人建议撒融雪剂……办法不少,点子也新奇,但每一个都经不起推敲,稍一分析就露出缺点的小尾巴。讨论会一时陷入僵局。“目前来看,撒融雪剂是最好的办法,融雪快又安全,关键是容易买到,操作性强,再加上人力配合铲冰,能节约不少时间。”党支部书记周刚和队长王福宝互相交流了一下看法,最终拍板决定。后勤队长郭金阜看了下手表,整十点,他按着从百度搜来的本地融雪剂供应商的电话号码挨家挨户拨过去。

时间像年久停摆的老钟,总要停下来歇口气。人们呼吸的节奏也被什么拖住了。灰白浑浊的烟雾里忽隐忽现微弱的星火,间或有几声压抑不住的咳嗽。“对,15吨……明天一早……请你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必须到位……”郭金阜咽了口唾沫终于放下电话。周刚猛吸两口烟,摁灭了烟头。此时时针恢复了健步走的功能,快步走向10点38分。放线队长何长山带着班长陈蓬山、程宏伟和武文岗陆续走出会议室,其余的人也渐渐散了。

王丽娟房间里的灯还亮着。这会儿她已经无暇顾及隔壁会议室的情况,正在认真清点记录当天的炮点数。院子里响起车辆启动的声音,当丽娟意识到并从被窝里掏出饭盒跑出去的时候,陈蓬山拉着何长山已经消失不见了。

上次见蓬山还是一个月前。他来队部开生产会。那会儿的蓬山胡子拉碴,膝盖以下两腿泥水,身上一股猪粪味儿。丽娟想不明白丈夫身上怎么能沾上猪粪,难不成,夜里搂着猪睡?蓬山嘿嘿笑着说,差不多就是搂着猪睡。放线班租的驻地原是当地一户养猪人家的二层楼。一楼养猪,二楼住人,人猪共处一楼,每天闻着猪粪味儿睡觉,身上想不臭都难。丽娟住在队部,是队上的安全员,负责整理收工后的各种安全和生产资料,晚上忙起来经常到凌晨。蓬山是放线班长,白天带着放线工上山,晚上收工后要和几个排列长商量第二天的生产方案,忙起来也是黑白不分。除非重要会议,蓬山一般不来队部,一来一回100多公里,时间耗不起。

晚上打饭路过会议室,丽娟一眼瞅见玻璃窗前晃动的后脑勺。“说了多少回了,让你理发就是不听,犟包。”心里嘟囔着,却打了满满一盒红烧肉。这个月丽娟还是第一次见到丈夫。不知怎的,一瞅见那个鸡毛掸子似的后脑勺,她的心就软了,鼻子一阵发紧。

夜里的山风小针刀一样带着剔骨剜肉的狠劲儿专往骨头缝里钻。丽娟端着饭盒的手很快就失去知觉。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她才回过神来,随手抹了一把脸,一手冰凉苦涩的水珠。

(二)

会议讨论的结果周刚还是很满意的。作为党支部书记又是项目负责人,他的心思比一般人都重。刚刚讨论接近尾声的时候,他一阵心悸眩晕,头冒冷汗。“又来了。”他心想。他不动声色地猛吸几口烟,借机平复急促的呼吸。刚刚还七头八脑的会议室里,此刻只剩他一个。铁塔一样的大个子这会儿像堆烂泥瘫在椅子上。

第二天吃完早饭,队伍将分成三路。周刚带领破冰组主攻17公里盘山路。王福宝带着两台运输车绕道280公里,把部分采集设备和生活物资运到接龙乡附近,为前去踏勘的何长山一行提供保障。这条路建在山下,受冰雪影响不大,但山路崎岖路途遥远,有许多路段年久失修,车迹罕至。王福宝认为,17公里盘山路无疑是进入接龙乡的首选路,但破冰前不能把宝押在一处。只要安全风险可防可控,任何可能都要试一试。万一破冰失败,也算找到一条备用路。何长山带着一批山地施工经验丰富的职工和放线季节工,明早天一亮从放线班驻地(放线班驻地离接龙乡较近)徒步翻山到接龙乡附近。一边尝试进入仙女山打前站,一边等待王福宝的采集设备和生活物资。

打通17公里冰路又如何?三条通往仙女山的公路全都结冰,根本开不了车,徒手行走也就罢了,可采集设备咋办?难不成再撒融雪剂破冰?那得破到啥时候呀……有人提出了疑问。“咱有手有脚有脑子,活人能叫尿憋死?实在不行把采集设备扛进山里,抬进山里。只要打通17公里,把人和设备运到接龙乡,我们就一定能在年前拿下南天湖。”周刚的话像淬火的铁锤一样一声声敲在人心上,把人的心眼儿敲活了,把人的信念也敲得更瓷实了。

像老牛反刍一样,每次重大决定之后周刚都要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不知不觉脑袋迷糊起来。

一丝天际线流出的微光轻轻爬上王福宝的额头,他揉揉眼看看窗外浑浊夜色里漫进来的晨光,人倏忽有些恍惚,竟不知今夕是何夕。

早饭过后,驻地院里响起沉重的马达声,王福宝和周刚带领的队伍已经各就各位,郭金阜天不亮就带人下山接应供应商,这会儿还没回来。粗略数了下烟灰缸里的烟头,看着周刚布满血丝的眼,王福宝的心被狠拧了一把。从项目踏勘那天起,这俩人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气候、环境、工农关系,所有关口的艰难程度远超过以往任何工区。“少抽点烟。”王福宝本想说几句鼓劲儿的话,出口的却只有这几个字。周刚拍拍老大哥的肩膀说:“又是一宿没睡吧!”王福宝笑笑,也不说话,两队人马就各自忙开了。

(三)

装上防滑链的两台运输车试探性地向280公里外的接龙乡开拔。坐在排头车里的王福宝,心一直在嗓子眼儿里卡着。一连十几天,山下不是阴天就是下雨,这要遇上山体滑坡那可就麻烦了。王福宝的脑袋拨浪鼓似的轮番摆动,看路两边的峭壁和坎坡,一刻也不敢松懈。下午3点28分,王福宝安全到达接龙乡与何长山会合。280公里山路走了近一个白天。

王福宝心有余悸地说:“这条路实在太难走了,我们修复了十几处被山水冲毁的路段,还被迫绕了几段路才勉强到了这里。可是没办法,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再难也得走,除非我听到破冰成功的消息。”这话让何长山一时无语。他连忙转过身盯着别处,眼圈已经红了。

破冰组把17公里山路分成5段,每4人负责一段,边撒融雪剂边撬冰。脱掉棉工服的周刚周身冒着热气,像刚从热锅里捞出来的,脑门子沁了一层水汽。突然,他感到心跳加速,四肢无力,整个人要往后倒。“又来了。”他心里骂着,撑住镐头把儿,把身体的重心尽力压上来。

大雪封山十几天,采集设备进不了山,300多号人眼巴巴等开工盼收工,心心念念着回家过年。周刚心里急得直蹿火,火把嘴巴燎出一圈水泡。今天早饭他只喝了半碗粥,就再也咽不进去了。每天一针胰岛素已经控制不住上升的血糖,有几次他差点晕倒。周刚不敢让人知道他的身体状况。南天湖项目攻坚的节骨眼儿上,他不能出事,也出不起事。两军交战,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军心如虹,方能势如破竹。不拿下南天湖项目,周刚觉得自己没有理由生病,更没有资格倒下。

靠着灌木丛稍坐了会儿,等呼吸渐渐平缓,周刚才趁人不注意,悄悄爬上车。拖过一只一尺见方的手提式冰箱,周刚拿出一支胰岛素,熟练地注射进身体。这只手提式冰箱已经跟随了他两年,是他形影不离的伴儿,是他的粮食,更是他的命。虽然这是队上老少皆知的事儿,但非到万不得已,周刚不愿在人前打开它。

破冰行动如火如荼,镐头敲地的响声果断、干脆,像铿锵的打击乐。几十号手执铁器的红衣人盘旋在山路上,像缠在雪山脖颈上一条鲜艳的围脖。雪山被打扮得有了几分待嫁娘的韵味。

一天,两天,三天……四米,五米,六米,破冰行动日渐精进。

腊月十六日下午,破冰第五天。破冰组共清理出主要危险路段12处,经安全评估确定可以安全通车。

与破冰行动并驾齐驱的何长山一队,刚进入接龙乡,就被不远处的情景惊呆了。冰雪覆盖了起伏跌宕的仙女山,错落有致的枝头挂满了冰柱冰凌冰坨子,原本纵横交错的沟坎洼地被埋在雪里。一脚下去,天知道哪里是陷阱哪里是平地。何长山暗暗叫苦,白茫茫一片冰雪世界,这哪里才是进山的路啊?

直到王福宝的运输车赶到,一家人七手八脚卸下采集设备,在镇上安营落脚,又分组沿多条线反复进山踏勘后,何长山紧锁的眉头才略微舒展些。与天接壤的山脊上浮起一层淡粉色的暮光,仙女山的轮廓被暖暖的光圈环绕着,增添了波光粼粼的灵动。霁雪无声,正默默孕育着一个崭新的明天。

太阳被雪藏数日后,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次日清晨,勘探队的脚步一踏进仙女山,“她”就陡然一激灵,雪花从枝头和崖口上簌簌飘落。抬着采集设备的季节工不干了,跺着脚直嚷嚷:“桩号呢?红布条呢?这线还咋个放嘛?不如回去算了。” “来都来了,哪能回去,党员和职工在前面开路找桩号,季节工弟兄们踩着我们的脚印走。”何长山说完,冲班长们使了个眼色,大伙儿立马心领神会。程宏伟和陈蓬山拎着砍刀进了灌木丛。一会儿,扛着一堆拐杖出来。“我打头,一班的兄弟跟我走,要是掉进雪窟窿,下面还有我这一百来斤肉垫儿。”武文岗憨憨地笑着露出一口白牙。他抽出两根拐杖,一边敲打着沿路树上的雪,一边踩雪往山上走。一班的季节工相互看看,谁也不好说什么,扛起采集设备踩上文岗的脚印跟着上山。

破冰的成功,打通了关键隘口,运输车队十分钟就开进接龙乡,极大缩短了工期,为南天湖项目的最终胜利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冰雪覆盖的仙女山上,几支红色队伍像仙女腰间舞动的红绸。他们一会儿钻进竹林,转而又爬向悬崖,霎时从刺笼灌木里突围,把死寂沉沉的仙女山舞动得风姿绰约,明艳夺目。

腊月二十三,北方俗称小年。当最后一声地震炮响在仙女山深层的地脉里汩汩奔流时,山谷里只盘旋回荡着一种声音,“收工啦……回家啦……过年喽……” 站在仙女山峰顶俯瞰世界,世界便显出奇妙一隅:头顶是万里穹宇,伸手可摘云;山脚远处的乡居村舍红花绿影,一片盎然春色;仙女山通体洁白无瑕,仿佛一只乖巧柔顺的卧蚕,沿着山的轮廓优雅地舒展延宕。

尾声

南天湖项目历经113天安全无事故施工,终于圆满收工。甲方验收组负责人握住周刚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居然在自然环境这么恶劣的条件下,在春节前完工,让我们太意外了。”一个“没想到”一个“太意外”让SGC2103地震队所有人欢欣鼓舞又忍不住热泪盈眶。这是他们收到的最珍贵的新年礼物。

回山东的头一天,分居两地的小夫妻终于团聚了。蓬山带丽娟去仙女山集市上采办年货。天空通透明朗,空气蕴含着清新温软的气息。阳光薄薄地洒在丽娟乌黑的头发上,映出油栗般的光泽。蓬山紧紧抓住妻子的手穿行在密匝喧嚣的人群里,仿佛两团跳跃的火焰。

(作者来自地球物理公司)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