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人力

云遮雾绕的群山之间,地球物理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深度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潜能,研发钻井工序生产运行数据平台,高效获取有效生产决策信息,为钻井传统施工模式勾勒出不一样的风景

“云”上钻井好风光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15 08:10

唐仲松 张广虎

9月28日,在湖北省利川市,地球物理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承揽的鄂西渝东地区红星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顺利收官。

“我们自主研发的钻井工序生产运行数据平台,是这个项目高质量实施的提速器。”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副总经理贾云龙介绍。

云遮雾绕的群山之间,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深度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潜能,高效获取有效生产决策信息,搭建钻井云平台,为这一传统施工模式勾勒出不一样的风景。该平台可实时匹配地形模型,从数据整合、效率攻坚、考核激励三个维度重塑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鄂西渝东高山密林地区施工容易打乱仗的局面,加速了山地勘探领域的攻坚进程。

整合数据资源,万千孤岛有了通途

利川市建南镇红卫村南侧的大陡崖,海拔落差超1400米,人在崖边走,云在脚下飘。“干了一辈子钻井,没有遇到这么难干的地方。”一分包商负责人数次想打退堂鼓。

极端复杂的施工环境,给钻井生产管理带来严峻挑战。“663平方公里的施工区域,14家钻井分包商1800多人,全部分散到高山密林里,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很容易打乱仗。”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钻井工程中心主任梁福春表示,钻井施工中,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多达数千条,过去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需要人工统计分析,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和内在逻辑。由于分包商队伍众多,不同数据又来自不同人员,形成无数信息孤岛,每次了解情况都要不断打电话反复沟通,而现场情况瞬息万变,往往造成管理层决策滞后。

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该分公司自主研发钻井工序生产运行数据平台。平台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整合数据资源,设置多个应用模块,实时生成进度、比例等指标,让万千孤岛有了通途,有效帮助管理层及时掌握现场情况,科学制定决策。

“过去花费大半天统计编制报表,现在数据导入后,平台秒级自动生成,仅这一项就提高效率80%以上。”红星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钻井单元内业组组长曹炜感叹,数字化建设把他们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方案优化。

深挖数据潜力,从管得住到管得好

百丈沟内,险象环生。重达数百公斤的钻机乘坐重载无人机飞上云端,翻山越岭,最终抵达施工点。

“最远的位置,徒步到现场需要花费半天时间,负重爬山更是难上加难。”钻井工程中心钻井大班长曹建洪说。红星三维地震采集项目引入重载无人机吊运设备,大幅提高作业效率。

以重装备、机械化、劳动力密集著称的钻井工序,一直是物探施工的成本消耗大户。“人员、设备、车辆、营地位置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任何一个环节管控不到位,都会造成效益白白流失。”梁福春介绍,以此次钻井工序生产运行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管理人员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潜力,让数据会说话,推动施工管理从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

钻井施工中,井位连片的及时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推进节奏。“比如绿色代表钻井班组的分布情况,黄色代表未完成的任务点,红色代表已完成,清晰明了。”钻井工程中心副经理赵金松点开系统介绍,平台专门开发了连片分析、分束钻井动态、分包商钻井动态、司钻动态等功能模块,哪条线路哪个环节受阻一目了然,这让资源调配、应急处置更迅捷了。针对施工堵点区域,他们立即组建加强班,集中力量攻关,将致密砂岩区钻井日效从1.2口提高至2.1口。

“我们还在平台上提取地表信息,通过三维立体模型了解现场地形情况,以路、山脊、河流等为界限科学划分任务量,让机组少走冤枉路,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赵金松感慨,过去每晚召开碰头会,常常要开到半夜,现在借助平台快速决策,半小时就能高效结束会议。

一切用数据说话,精准考核激发斗志

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激发全员攻坚斗志?钻井工序生产运行数据平台上的人工不干预数据结算系统,成为最有效的考核激励指挥棒。

“我们根据不同地表特征,把施工难度进一步细化,设置一般、极端等不同考核系数,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梁福春说,“一家前期排名末尾的分包商队伍,在考核激励下,最后冲到了榜首。”

管理人员在平台上开发人工不干预数据结算系统,消除人为干扰因素,精准考核。在此基础上,他们大力开展劳动竞赛,选树标杆,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赵金松介绍,过去对分包商的考核往往很笼统,现在一切用数据说话,考核到单兵,有效激发每名员工的工作热情。在良性竞争氛围下,大家你追我赶,钻井纪录不断被刷新。

“云”上钻井,正在描绘山地智慧物探更加美好的蓝图。

“目前,我们正在开发片区级精准诊断功能,让平台能自动统计各个井的钻井效率,筛选困难区域,同步提取地理位置、实时数据明细,直接推送给网格员快速处置。”贾云龙介绍,下一步,他们计划把平台功能从钻井向地震勘探全工序拓展,以数智赋能全流程管理高效协同。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