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17 07:58
如何通过创新采购、招标与物流模式推动成本管控前移?
江汉油田物资供应中心从采购方案设计、招投标、物流配送等方面创新供应模式,推动油田成本管控不断向前延伸
本报记者 黄予剑 通讯员韦海云
在江汉油田江汉盐化工热电运行部,煤炭通过传送带进入锅炉内燃烧,为下游生产装置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和蒸汽供应。
“我们今年密切跟踪煤炭市场价格波动趋势,采取避峰就谷策略,在6、7月份煤炭价格低谷期集中下单,前8个月累计实现降本468.1万元。”10月12日,物资供应中心盐化供应班班长秦志伟介绍。
物资供应作为油田生产建设的投入端,也是成本管控的最前端。今年以来,该中心从采购方案设计、招投标、物流配送等方面创新供应模式,从源头深挖降本潜力,前8个月物资采购资金节约率达8.14%。
优化策略,以全生命周期算大账
“我们刚刚完成了江汉本部消防系统改造项目物资采购订单,其中明确了关键配件的质保期由过去的12个月延长至36个月,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综合成本。”物资供应中心采购业务部高级主管管中章介绍。
在设备物资采购过程中,配件价格高的问题时有发生。“比如打印机本身不贵,但墨盒等耗材价格却很高。”管中章表示,油田生产建设涉及设备种类繁多,同样存在此类现象,导致后期维护成本增加。
今年以来,该中心聚焦全生命周期采购总成本最低,从采购方案设计入手,综合考量设备使用寿命、运行成本和维修成本等因素,立足长远算大账,持续优化采购策略。油田每年采购各类泵设备近千台(套),相关配件年采购成本近千万元。为此,中心创新实施“主机+配件+服务”一揽子招投标采购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泵设备主机价格低但后期运维成本高和服务不及时等问题,使相关配件综合成本下降32%。
与此同时,该中心加大采购中环境效益因素权重,将能耗等级、使用年限等关键条款纳入招标条件。针对油田许多同用途设备仪表型号众多、通用性差,造成后期维护保养困难等问题,他们与油田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推进设备标准化采购。通过统一技术规范、筛选固化品牌,增强设备的通用性、互换性,减少“万国牌”现象。
截至目前,累计优化整合34 个大类198项物资标准化采购清单,有效降低设备使用综合成本。
深化协同,以“拼多多”实现以量换价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涪陵页气田焦页1号平台所需的变频螺杆压缩机,正在加班加点赶制。
“螺杆压缩机是页岩气开采的关键设备,以往单台价格居高不下。”该中心采购业务部高级主管石松涛介绍,他们与有相关设备需求的西南油气分公司开展联合招标采购,做大物资采购“蛋糕”,提高议价能力,取得实效。
同一规格产品,做大采购总量是以量换价、以量换服务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该中心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上游一体化协同决策部署,打破过去“内部运转”模式,与胜利油田、江汉石油工程、西南油气分公司、中原油田等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开展跨企业互供、联合储备、联合采购。其中,限流孔板、络合铁脱硫剂等物资通过联合采购,中标均价下降 37%。
“对于一些关键环节的生产建设物资,我们还与工程、机械制造单位开展联合质检,避免过去重复检测造成的时间和成本消耗。”该中心江汉质检班班长应钦锋介绍。
此外,该中心还对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指标可量化的企业自采物资,创新实行“两段式”招标。“首先通过技术标锁定合格供应商,再通过商业标降低采购成本,真正实现质优价廉。”该中心副总经济师兼保供运行部高级主管陈强介绍,目前,“两段式”招标品种已经覆盖油田85%的自采物资。
加速流通,以“线上+线下”提高保供质效
在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黄旗港码头,油田首个生产建设物资专业超市已运行一年有余。
“过去,物资供应一直沿袭‘我采购、我储存、你领料’模式,物资采购回来后,基层单位要派车来仓库拉运。”该中心涪陵保供运行班班长胡京华介绍,2024年以来,他们积极推进生产建设物资专业超市运行,将套管头、采气井口、仪器仪表等 495 项常耗物资纳入超市管理,储备方式由单位集中储备变为供应商寄售,配送方式由用户自提变为服务商集中配送,在减少油田储备资金占用的同时,大幅降低生产单位物流成本。
围绕仓储物流环节降本,该中心还把百公里内3小时送达、在指定工区建立自备仓库等要求纳入供应商选商条款,对压裂支撑剂等生产急需物资采取直达配送模式。“重庆地区多是山路,过往我们以吨公里为单位核算运价,由于路况复杂,实际距离很难准确掌握。”陈强介绍,今年他们对需求量大的物资物流费用采取一口价方式,并吸纳了16家当地物流商进行充分竞争,物流费用同比降幅40%。
针对油田油气生产基地分散、闲置物资处置难度大的情况,该中心还借助信息化手段,积极搭建闲置物资调剂平台,明确未上调剂平台的闲置物资后期不得报废处置,优先从平台上调剂,让闲置物资不再“闲”。该平台运行上线一年多来,有效盘活各类闲置物资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