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17 10:39
●卢雪梅
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近期发布报告称,受地缘争端、海盗活动和环境危害加剧的影响,全球5个海上“咽喉要道”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包括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好望角。这些海运关键通道的正常运营一旦中断,如近期霍尔木兹海峡遭袭,或中东局势持续紧张,都将导致能源价格飙升、运输成本陡增,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Rystad研究指出,全球五大海运关键通道是保障能源供应链安全的关键枢纽,每日承载着海量的油气运输,2023年通过五大通道的原油和成品油约为7130万桶/日,液化天然气(LNG)的日通过量约为260亿立方英尺(约合7.358亿立方米)。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2024年,五大通道的油气日通过量分别降至6500万桶和248亿立方英尺(约合7.018亿立方米)。2025年以来,随着中东局势持续恶化,油气日通过量进一步下滑,导致海上运输路线出现一些结构性变化,如相关国家和贸易商只得绕行相对安全的好望角,或转向管道运输,这对于严重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欧亚油气消费国影响较大。
研究还警示,五大通道一旦阻塞,将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导致全球能源供应链中断、能源价格暴涨,进而冲击全球经济。当下,海运相关保费和运费已出现上涨,表明市场正在预判风险。如果发生任一通道完全关闭的极端情况,必将引发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全球能源供应链韧性将面临严峻考验,这也反映出海运安全的高度不确定性。
好望角: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
承担全球约8%~10%的海运运输量,2024年石油运输量同比激增近50%,达到870万桶/日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最初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被称为“风暴角”,后被西方探险家改称为好望角,喻为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在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均需绕行好望角,且由于特大油轮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目前仍需取此道航行。
好望角是全球海上贸易的重要替代航线,占全球海运运输量的8%~10%。2023年,该航线的石油日运输量降至600万桶,较2021年减少100万桶,主要受非洲石油产量下降、印度等国家转而从俄罗斯购买原油等因素影响。
2024年也门胡塞武装对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的袭击导致地区冲突不断升级,促使主要航运公司改变航线,以避开红海,使得好望角的石油运输量激增近50%,达到870万桶/日。通过好望角运输的原油约1/3来自美国,近1/4来自南美洲国家,约40%以中国为目的地。此外,沙特和伊拉克等中东产油国也将大量运往欧洲的原油经由好望角而非苏伊士运河转运。
虽然该航线存在货运成本高、运输时间长等缺点,但风险相对较低的优势在局势纷繁复杂的当下尤为突出。与马六甲海峡的盗窃和海盗滋扰风险、霍尔木兹海峡的战争威胁、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的恐怖主义风险、土耳其海峡的战争与漏油风险相比,路途遥远但避开所有冲突的“宝藏”路线似乎就真的只剩下南半球的好望角了。
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连接欧、亚、非的“水上走廊”
2023年前承担全球约12%的海运石油贸易,红海危机导致日运输量大幅下降近50%
曼德海峡被称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水上走廊”,已成为中东地区的第二大海上运输要道,也是全球油气贸易稳定的又一潜在软肋。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海船由苏伊士运河、红海通过曼德海峡进入印度洋,进而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西部的亚洲沿海一带。曼德海峡是红海的南大门,连接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是苏伊士运河和印度洋之间船只通行的重要通道,也是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因其战略地位被称为“世界战略心脏”,年均通行船舶超过两万艘。
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及日输送量为250万桶的SUMED管道连接着红海与地中海,构成了能源流动的重要走廊。
2023年底,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和油轮后的短短6个月内,原本承担全球约12%的海运石油贸易的曼德海峡,日运输量大幅下降近50%,至今仍未恢复。
如果曼德海峡彻底关闭,从亚丁湾出发的船只只能绕过苏伊士运河,借道南非的好望角,这意味着航行时间和货运成本将大幅增长,导致全球能源供应链压力进一步增加。
土耳其海峡:“天下咽喉”
运输量约占全球海上石油贸易的5%,2023年石油日运输量增至340万桶,2024年石油运输量保持稳定
土耳其海峡被称为“天下咽喉”,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组成,全长361公里。这条横跨欧亚的战略水道,既是两大洲的地理分界线,也是全球能源运输的关键节点,完全在土耳其管辖下。其战略地位历来举足轻重,作为里海地区和俄罗斯向亚欧市场输送石油与LNG的主要中转站,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土耳其海峡承担着全球约5%的海上石油贸易运输,其中40%为俄罗斯石油,另有1/6的石油运输目的地是土耳其。近年来,该海峡的石油运输量波动较大。受疫情影响,土耳其海峡的石油运输量从2020年的350万桶/日降至2021年的340万桶/日。随后,由于欧洲地缘政治冲突,2022年其石油运输量进一步降至320万桶/日,但2023年反弹至340万桶/日,2024年则保持稳定态势。
土耳其海峡也有备用路线,如从阿塞拜疆里海油田到土耳其地中海港口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以及计划重新启用、出口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所产原油的伊拉克—土耳其管道。
霍尔木兹海峡:“世界油阀”
承担全球约1/5的海上石油和凝析油贸易,以及中东近一半的石油和凝析油出口,油品日运输量约2000万桶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阿拉伯半岛东北端与伊朗南部海岸之间,海域涉及伊朗、阿曼和阿联酋。这条狭窄的水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全球约1/5的海上石油和凝析油贸易,以及中东近一半的石油和凝析油出口(日均1400万桶)都经此运往中国、印度等市场。
霍尔木兹海峡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国家之间文化、经济、贸易的重要枢纽。2024年经过该海峡运送的油品数量日均约2000万桶,约占全球日消费量的20%。它是伊朗、沙特、伊拉克等海湾产油国的原油出口通道,也是全球LNG贸易的关键节点,被誉为“海上生命线”和“世界油阀”。据统计,沙特、阿联酋近一半的石油出口量、中国约1/4的油气需求量,以及全球约1/5的LNG交易量通过该海峡,卡塔尔2/3的天然气产量也由此运往中国、印度和韩国等。过去5年,中国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LNG进口量增长了约2.5倍。
今年以伊冲突期间,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重要性再次得到彰显。伊朗议会当时曾提议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引发各国恐慌,虽然计划最终并未实施,但如果关闭该海峡,可能导致中东近一半的石油出口中断,将严重影响全球油气运输。
为降低风险,霍尔木兹海峡周边国家早有预案,如沙特的东—西原油管道日输油量可达500万桶,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原油管道日运输量为180万桶,伊朗也有Goreh Jask管道等替代方案,均可绕道霍尔木兹海峡,但运输效率将大打折扣。
马六甲海峡:“海上十字路口”
全球最大贸易枢纽,承担全球约25%的海上贸易运输量和1/4以上的原油运输,油气日运输量约为2400万桶
马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尼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战略要道,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共同管辖。作为连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贸易枢纽(油气日运输量约为2400万桶),而且是中东原油和LNG输往亚洲主要消费国的“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拥有两千多年的通航历史,承担着全球约25%的海上贸易运输量,同时全球1/4以上的原油运输船均需经此通行,其中包括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角度,这条国际水道都至关重要,它连接着中国、印度与印尼三个人口大国,是西亚到东亚的关键通道。凭借航运繁忙程度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
中国和沙特是经过该通道的最大进口国和出口国,占比分别为50%和25%。2020年~2024年,马六甲海峡的油气日通过量增加了210万桶。虽然这条航线曾因海盗和偷盗闻名,但今年以来尚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