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21 08:12
示范点
浙江石油绍兴油库党支部
举措
推行“红色横班”管理模式;实施党员上岗五步法;建立“1+5+N”网格化攻坚体系。
成效
单人作业效率提升73%,隐患整改率保持100%,创效超50万元,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集团公司“三基”工作先进基层单位、销售公司绿色基层单位等23项荣誉称号。
邱丽莉 余卓君 郦炎奇
在钱塘江畔的晨曦中,一组组银白色储罐静静矗立。这里,是年吞吐量超百万吨的浙江石油绍兴油库,更是一座以党建为引领的“红色能源堡垒”。
走进油库,党员责任区的标识格外醒目,数字化大屏上关键指标实时跳动,清晰呈现着各项数据。
铸魂:党课活起来 党员动起来
“今天的‘党员讲堂’,我要分享的是数字化改革中的党员担当……”10月14日,在油库党员活动室,青年党员夏威在讲授专题党课。这样的场景每月都会在这里上演。
近年来,绍兴油库党支部创新构建“四个一”学习机制,让理论学习既接地气又冒热气:“每人一讲”以党小组为单位,党员轮流上讲台,用方言俚语解读政策理论;“每月一课”邀请技术骨干结合实操案例授课,把课堂搬到设备现场;“每季一联”与消防、应急等部门开展沉浸式联学,在实战演练中提升技能;“每年一评”通过先锋指数考评,形成“学习—实践—提升”的良性循环。
“过去学理论总感觉隔层纱,现在结合油库案例来讲,一下子就学通了。”老党员张晓武深有感触。在这种氛围下,油库先后涌现出5名讲课能手,并有效带动员工的业务学习热情,生产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强基:党小组长当班长 生产线上有主心骨
“今天重点检查3号储罐密封性,老张负责发油台巡查……”10月10日清晨的交班会上,油库第三横班党小组长李超详细布置当天的生产任务。
该党支部创新打造的“红色横班”模式,是一种推动生产班组与党小组深度融合的基层管理机制。它将油库全员编为3个综合性大横班轮流值守,每个班涵盖发油、计量、消防等全部岗位,油库3名班子成员兼任班长与党小组长,既抓思想又管生产,让党组织真正扎根生产一线。配套实施的党员上岗“五步法”已成为工作标配:佩戴党员徽章亮明身份,主动认领关键任务;岗前开展5分钟安全讲堂,强化风险预判能力;带头排查设备隐患,建立风险清单台账;交接班时“手递手”传递风险清单,实现闭环管理;开展岗前情绪监测,确保员工思想稳定。
“这套机制让基层党建真正活了起来。”油库主任刘喜表示,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党员带头开展“百日安全攻坚”行动,累计整改隐患120余项,隐患排查效率同比提升40%,油库还在7月全省消防技能比武中获得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提质:党建引领聚合力 网格攻坚创佳绩
10月12日,在智能发油台改造现场,由支委钱越峰带领的党员突击队正在调试新系统。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工装,但没人叫苦喊累。“必须赶在冬季前完工!”钱越峰抹了把汗,又钻进了设备间。
该党支部创新建立“1+5+N”网格攻坚体系:1个支部统筹,5名支委分片包干生产运行、设备运维等5个网格,N个党员责任区。在这个体系下,支委带头啃下了多个硬骨头:智能油库建设项目提前两个月完工,环保装置升级改造一次投用成功,完成浙江石油首个自主清罐作业。同时,党员牵头开展创客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应急物资“一键响应”装置,仅花费200元成本就解决了物资管理难题;固废间联动装置,节约改造成本2.4万元;计量“机器代人”模式在全省公司推广,效率提升300%。
赋能:服务暖心聚人心 党建润心促和谐
“钱哥来了!”10月12日,在绍兴市灵芝街道天和社区,老人们亲切地招呼着油库志愿服务队。钱越峰笑着应答,手中的理发推子熟练地为老人修剪头发。这支由党员组成的“钱哥来了”服务队已坚持义务服务8年,累计开展活动120余场,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近年来,党支部实施的暖心工程如春风化雨,温暖员工,惠及群众:党员先锋队构建一小时应急保障圈,年均完成应急发油、灭火救援46次,为周边居民筑起安全“防护伞”;4支以党员命名的志愿服务队长年活跃在社区乡间,累计开展义务理发、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2000余人次;库区内“幸福农场”果蔬年产量超500公斤,员工食堂蔬菜自给率达60%;每逢传统节日,党支部组织“家味道”活动,让坚守岗位的员工也能吃上现包的粽子、现烤的月饼,感受家的温暖。
新员工李佳雯在支部留言板上写道:“在这里,我找到了家的归属感。”正是这份归属感,使油库在多次改革调整中实现员工零流失、零上访,并通过优化配置、提升效率,年均节约人工成本超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