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扎根荆楚绘新景

——中国石化积极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22 08:39

本报记者 张 炅 熊 海 雷 丽 吴 州 王 冲

荆楚大地,江潮奔涌。

在这里,中国石化所属企业最密集、产业链最齐全;

在这里,中国石化实干担当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驻鄂企业以能源保障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绿色为发展底色、以民生福祉为己任,全力服务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累计上缴税费超千亿元,积极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多元能源体系加快构建,为“九省通衢”注入不竭动能——

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十四五”以来,江汉油田新增探明石油储量3628万吨,我国首个亿吨级陆相页岩油田——复兴油田、千亿立方米二叠系页岩气田——红星气田顺利诞生;“十四五”期间预计生产原油580万吨、天然气365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当量比“十三五”增加18.8%。持续增强成品油、天然气保供能力,中国石化在鄂炼油能力增至1500万吨/年,累计供应成品油1.6亿吨、天然气440亿立方米。积极拓展氢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绿色能源,累计光伏发电3.99亿千瓦时,湖北石油投用充电枪1万余把、年充电量突破2亿千瓦时。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华中腹地”产业升级——

强化创新驱动,石化机械自主研制175兆帕超高压压裂装备、突破页岩气开采深度极限,系列氢能装备助力湖北首条氢能示范线建设,中韩石化TPO防水卷材填补国内空白,荆门石化高端工业白油打破国外垄断,江汉石油工程建成国内最高等级高温高压井下工具检测中心……“十四五”以来,驻鄂企业投入研发经费50多亿元,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30多个,获专利授权2100多件。引领当地产业升级,推进中韩石化炼油升级改造、荆门石化特色转型改造,加快江汉油田、销售华中等企业数智化转型,每年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值超1200亿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千湖之省”碧水蓝天——

服务湖北“生态强省”建设,为长江江豚逐浪、中华鲟洄游让路,中国石化先后关停11座沿江油库、17座码头,“清净守护长江”社会责任行动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环保技术研发应用,积极创建“无废企业”,湖北石油建成87座碳中和加能站,数量位居中国石化销售企业首位;化销华中通过“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体系认证;江汉油田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全力守护青山绿水。

心系民生福祉,共建荆楚美好家园——

践行央企责任担当,“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198万元、对外社会捐助917万元,用实干助力乡村振兴。创特色、促增收,在宜昌建成熏肉加工厂,将恩施的茶叶、箬叶销往海外,5年来借助易捷平台销售“荆楚优品”超13亿元。强基建、惠万家,在武汉易河村修路架桥、升级粮食生产水利设施。育人才、固根基,在黄冈市红安县等地开展“一对一”结对教育帮扶,联合省红十字会共建10所“博爱校医室”,助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持续擦亮“党和人民好企业”良好形象。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新征程上,中国石化将扎根荆楚大地,继续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全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研没有冷门热门之分。我们在江汉老区湖相碳酸盐岩领域深耕十余年,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打击,如今终于迎来了曙光。”

——江汉油田地质综合高级专家吴世强


“十年了,我一直坚守在长江畔的这座罐塔林立的装置里,用心捕捉每台设备的脉动、精准测量每处轴承的温度,为保障油品供应站好每一班岗。”

——中韩石化公司劳模、炼油三部设备副主任师鲜于文竹


“我是一名产业工人,深知油气装备是服务能源安全的硬核支撑。我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攻坚前沿技术、智造大国重器。”

——全国劳动模范、石化机械公司数控车床工首席技师权海峰


中国石化携手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推动长江江豚保护公益项目,是央企践行责任担当的生动注脚。”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周硕


( 责任编辑:王典 审核:高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