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博览

政策转向将重塑电动汽车与电池产业格局

伍德麦肯兹分析指出,当前的政策调整是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的阶段性修正。虽然短期内可能延缓交通领域减排进度,但企业技术储备与市场选择仍在推动电气化进程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24 08:39

●顾永强

随着多国政府将经济政策重心转向促进工业增长与稳定通胀,气候政策正迎来新一轮调整。交通领域尤为明显——电动汽车推广政策正从单纯强调减排,转向平衡产业发展与市场可持续性。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最新发布的“延迟能源转型”情景分析显示,政策重心调整将改变全球电动汽车普及节奏,并引发电池产业链重构。

政策调整并未否定电气化趋势

北美地区政策转向信号明确。分析指出,如果2025年取消电动汽车购置补贴,2030年前仅恢复小额销售税减免,并对关键矿产与电池组件设定严格的本地化生产要求,将抑制消费者购买意愿。以美国为例,如果现行排放标准冻结至2030年,且加利福尼亚州零排放车辆强制令暂缓实施,车企将获得更长过渡期。虽然部分企业通过垂直整合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政策不确定性仍可能导致2025年~2030年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增长放缓。

亚洲市场政策调整呈现不同特征。中国逐步削减直接购车补贴,为鼓励插电式混合动力与混合动力技术发展,政府已调整了“双积分”政策中相关车型的核算倍数。这一策略不仅推动中国车企提升技术整合能力,而且为混合动力核心部件供应商创造了出口机遇。预计到2027年,中国混合动力系统供应商将进入国际车企供应链,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但政策调整并未否定电气化趋势。具备成熟供应链的车企计划通过高端车型维持市场份额,部分传统燃油车企则通过增程式技术过渡。全尺寸皮卡与SUV车型可能转向插电式混合动力架构,既可分摊开发成本,又为未来排放标准升级预留空间。

技术迭代将重塑全球电池产能布局

中国电池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在政府引导下,行业整合加速,产能利用率成为核心目标。虽然西方市场准入限制可能影响短期出口,但技术迭代正持续进行。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电池在欧洲的渗透率将提升,中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全球电池产业因政策转向出现技术路线分化。北美市场受本地化生产要求影响,将继续以镍基电池为主;欧洲市场政策相对开放,中国企业的磷酸铁锂电池方案可能占据主导。这种分化反映在金属需求变化上——镍需求增长可能因北美市场收缩而放缓,锂、钴等金属的价格回升也将受到抑制。

电池成本下降仍在推动技术进步。为应对利润率压力,车企与电池厂商加速开发高压中镍电池,通过材料创新抵消政策变化影响。这种技术迭代不仅关乎成本控制,而且将重塑全球电池产能布局。

伍德麦肯兹分析指出,当前的政策调整是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的阶段性修正。虽然短期内可能延缓交通领域减排进度,但企业技术储备与市场选择仍在推动电气化进程。政策波动或将加速电池产业落后产能出清,促使资源向具备技术竞争力与供应链韧性的企业集中。

随着各国逐渐明确长期气候目标,政策制定者需在工业发展与减排承诺之间寻找新的平衡。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设计,在保障产业竞争力的同时维持减排进程,将成为未来交通能源转型的关键。

(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