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27 08:04

王 媛 杨艳青
秋光如一层轻柔的薄纱,缓缓漫过陡梯村那蜿蜒曲折的田埂,将整个村庄都染上了温柔而迷人的色彩。金秋十月,四川省宣汉县陡梯村汪倩家的小院,又迎来了那群熟悉的身影——中原油田普光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们。他们手里拎着牛奶、八宝粥,还有一套崭新的、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学习用品,每一样都承载着他们满满的关怀。
“和新同学相处得咋样呀?”“最近天气凉了,可一定要记得加衣服,别冻着。”队员们围坐在堂屋的小板凳上,与汪倩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没有生硬的慰问,只有家人般的贴心叮嘱,还有那句重复了六年的鼓励:“好好读书,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缘起:一次偶然的邂逅,开启温暖帮扶之旅
故事要追溯到2019年。当时,应急救援中心气防站党支部书记章军峰在301集气站执行任务,偶然间看到路边有一个瘦小的身影,紧紧跟着一位老人,在堆积如山的废品堆里仔细翻找着——那是刚满8岁的汪倩。她的身影在偌大的废品堆前显得格外单薄。
攀谈之后,章军峰得知:汪倩父母早早离异,她和哥哥跟着父亲生活。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干不了重活儿,全家仅靠每月600元的低保艰难维持生计。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只能拖着年迈的身躯,四处捡破烂贴补家用。
那一刻,章军峰的心里一阵发酸,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当天回到单位,他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汪倩那瘦小而坚强的身影。于是,他召集同事们说:“咱们能不能帮一帮这一家人?”没有丝毫犹豫,大家一拍即合。那一刻,一颗温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一场长达六年的帮扶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坚守:六年如一日,用爱传递温暖
六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汪倩一家和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们来说,却是一段充满爱与坚持的漫长旅程。在这六年里,应急队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有人因为工作调动去了新的岗位,有人退休离开,但帮扶汪倩家这件事从未断过档。
每到春节前,队员们会提前送来米面油和春联,帮忙把小院打扫得一尘不染;开学前,崭新的书包、精美的文具总会准时送到汪倩和哥哥的手里;农忙时节,队员们还会抽时间来帮着翻地、种菜,把重活儿累活儿都揽下来。
汪倩曾经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而感到自卑,不愿和别人交流。队员们便常陪汪倩聊天,给她讲自己克服困难的故事,用亲身经历鼓励她要勇敢面对生活。在队员们的耐心开导下,汪倩逐渐打开心扉,变得开朗起来。哥哥在学习上遇到瓶颈时,队员们四处找来辅导资料,陪着哥哥一起分析难题,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直到哥哥完全理解为止。在队员们的帮助下,哥哥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
绽放:在爱与关怀中,绽放青春光彩
“别担心家里,你们只管安心读书,有我们在。”这句话,就像一颗定心丸,成了汪倩一家最坚实的依靠。汪倩的奶奶总说:“一看到那身蓝色的衣服,就知道是来帮我们的好人。”那身蓝色的制服,在奶奶的眼中,就是希望和温暖的象征。
“他们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让我知道,不管有多难,都会有人在身后为我们加油。”汪倩说这话时,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每次见到队员们,她都会主动分享自己的考试成绩和校园里的趣事。她的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前列,今年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重点高中——宣汉一中。
从抢险救援的逆行者,到民生帮扶的暖心人,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们用六年的坚守,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那抹流动的火焰蓝,就像一道耀眼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汪倩家原本灰暗的生活,更在乡村大地上,写下了一段关于温暖与希望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