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27 08:03


付 莲 王明堂/文
王瑞敏/图
近日,西北油田采油四厂顺北生产指挥中心会议室内掌声如潮,一场以“讲述老照片里的西北油田故事”为主题的特殊分享会在这里举行。
在西北油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8位来自金胡杨宣讲团的老石油,穿越百公里戈壁沙漠,带着泛黄的照片与沉甸甸的记忆,来到“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生产一线,与20多名90后、00后青年员工围坐在一起,展开了一场跨越40年的精神对话。
此次分享会旨在通过老一辈石油人的亲身讲述,让年轻一代深入了解油田创业时期的艰辛历程,传承“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弘扬以“家国情怀、精细严谨、求真务实”为主要内涵的石化传统,为加快建设千万吨级油气田、端牢国家能源饭碗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这是我们当年在沙参2井抢险前拍的一张合影,12个人都在‘生死状’上按了红手印。”原西北石油局工会副主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卫怀忠用颤抖的手指轻抚着一张已经褪色的黑白照片,声音哽咽。照片上,一群年轻人面带坚毅的笑容,身后是巍峨的钻塔和茫茫戈壁。演讲台下,年轻的石油工人们屏息凝神,几个女孩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
今年75岁的卫怀忠动情回忆起1984年那场惊心动魄的井喷抢险。12名共产党员组成抢险保井青年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守护国家财产。“那时候我们一边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一边往井口冲,真的把生死置之度外。”卫怀忠挺直腰板,目光如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正是这种精神,为今日西北油田建设千万吨级油气田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基地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张哲展示了一组珍贵的工作照。照片中,年轻的石油工人用帐篷、地窝子等方式解决野外住宿问题,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围着篝火研究图纸……每天,他们要徒步十几公里进行勘探作业。“我们当时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张哲的话音未落,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席兴怀在座谈交流中动情地说:“看到你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我就看到了西北油田的未来。”他勉励青年员工要发扬“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企业精神,在“深地一号”建设中大胆探索,为千万吨级油气田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活动结束后,青年员工们久久不愿离去。2024年新入职的马世奇感慨:“纸上得来终觉浅,今天通过这些老照片和前辈们的亲身讲述,终于明白了石油精神石化传统的重量。我们一定接好这一棒,让石油精神石化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夕阳西下,老石油人与年轻一代在顺北油气田“端得牢能源饭碗,吃得消大漠风沙”的标语前合影留念。这张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合照,将成为西北油田精神传承的最好见证,也预示着石油精神石化传统的火炬将在新一代石油人手中继续传递。
除了采油四厂,接连数日,西北油田关工委还组织老石油人走进雅克拉采气厂、完井测试管理中心及石油工程监督中心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