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27 14:12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在此背景下,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数据资源中心(EPDC)项目启动。
今年8月,EPDC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其建成投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是我国石油行业上游领域首套体系完整、技术先进的新型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填补了该领域统一数据管理平台的空白,更为中国石化上游业务数智化转型搭建了核心支撑平台。通过整合数据资源、统一标准规范、提升数据质量,EPDC有效打破了业务壁垒,释放了数据要素价值,为行业数据资源管理树立了新标杆,也为后续能源行业数字化项目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助力中国石化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四大“拦路虎”提出极高要求
EPDC 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面临多重复杂且艰巨的挑战,对团队技术与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数据标准与“方言”困境。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历经8年时间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EPBP)、油气生产信息化平台(PCS),涵盖物探、地质研究、钻测录、采油气等核心业务,支撑了勘探开发基础岗位业务信息化和协同,确保了数据源头采集和数据唯一,但是尚未实现业务域全覆盖,在不同油气田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数据标准与“数据方言”,矿权储量、化验分析等核心业务对象的定义和规则差异显著,要实现全领域数据“讲同一种语言”,需协调多方资源,攻克跨区域、跨业务的标准统一难题。
“数据孤岛”与异构融合难题。上游业务涉及地球物理、石油工程、生产运营等多个领域,12家油气田企业的数据分散存储于EPBP、PCS、统建系统等多个平台,数据格式涵盖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多种类型,总量庞大,要将这些异构数据高效汇聚、深度融合,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技术复杂度极高。
历史数据质量顽疾。2019年以来积累的海量历史数据,存在数据缺失、格式不规范、逻辑矛盾等问题,且数据量高达3255万条,要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前提下,完成全量数据的质检、整改,建立长效质量管控机制,任务艰巨。
系统协同与高效服务挑战。项目需同时满足总部统建应用、各油气田业务需求以及跨域业务(如审计、运营)的数据调用,要求平台具备高并发、高存储、实时响应能力,如何平衡系统灵活性与高性能、缩短数据服务周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难点。
“四步走”推动从蓝图到落地
为攻克上述难题,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扛起域长责任,在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的统一安排下,以上游数字化转型“十四五”实施方案为指引,制定“业务驱动、标准先行、平台支撑、服务赋能” 的实施策略,分阶段、系统性推进项目建设。
前期筹备,绘蓝图、定标准,筑牢转型根基。“做数据工作之前,不仅要摸清‘家底’,还要厘清‘家谱’。”项目负责人、石勘院专家韩萌说。项目团队首先开展全业务链调研,明确上游业务九大主题域、32个一级子域、135个二级子域的业务边界与数据需求,编制全方位数据资源目录,厘清900个业务对象、2754个逻辑数据实体及38493个数据属性,绘就清晰的“数据蓝图”。同时,组织110余名勘探开发业务专家,历经4个月集中攻关,针对九大业务领域,制定包含3727项数据标准的国内首套油气勘探开发统一数据标准体系,明确7类主数据对象及40项相关属性,从源头解决“数据方言” 问题。
核心建设,聚数据、搭平台,打造数据“枢纽”。在统一“普通话”的基础上,项目团队启动数据整合工作,高效接入多平台数据,涵盖地球物理数据、石油工程实时数据及企业历史补录数据,完成12家油气田企业数据资源整合,实现井、站库、设备、管线等核心生产要素数据“汇聚一堂”,数据总量约17.2PB。同时,构建“采、聚、理、用、保”五位一体的数据管控与服务平台,采用“湖仓一体”先进技术架构,每秒支持1500次并发服务,日均处理各类任务近2万项,实现从数据采集到安全保障的全链路闭环管控。
完善提升,严质控、优服务,激活数据价值。数据质量是生命线,为确保数据可靠性,项目构建“采前预防、汇中管控、用后优化”闭环质控机制,制定4500余项质控规则,完成2019年以来3255万条数据的质检与整改,将数据质量达标率提升至99%以上,并建立数据质量与业务绩效挂钩长效改进机制。此外,团队持续优化数据服务能力,针对IPPE、油气生产经营驾驶舱、探井在线等业务需求,开发3000余项数据服务,实现“按需点播、秒级调取”,并上线企业级数据门户与开源大数据平台,将数据服务周期从“周级”压缩至“天级”,大幅提升业务响应效率。
落地投用,严验收、强运维,保障稳定运行。项目建设完成后,组织专家组进行全面验收,从系统功能、数据质量、服务能力、安全保障等维度进行严格审核,确保项目满足设计要求与业务需求。验收通过后,正式投入使用,并配套建立EPDC运维支持体系,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障平台稳定高效运转,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持续迭代优化系统功能,为后续扩展奠定基础。
全业务链“焕新”实现价值释放
EPDC投用后,在油田勘探开发、生产运营、决策支持等全业务链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效果显著,为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科研攻关方面,高质量数据助力“探井降风险、工艺提效率”。高质量数据为地质研究、油藏分析等科研工作提供可靠支撑。例如,在探井部署环节,科研人员可通过EPDC快速获取目标区域的地球物理数据、历史钻井数据,结合分析建模功能,精准评估勘探潜力,降低探井风险,提升勘探成功率;在地质工程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多源数据的深度融合,实现地质模型与工程方案的动态匹配,优化钻井工艺,降低施工成本。
生产运行方面,“一张图+实时服务”让一线效率“跑起来”。数据“一张图”与实时数据服务让一线技术人员无须在多系统间切换,即可快速获取井、站库、设备等核心生产要素信息,实时监控生产状况。例如,石油工程现场可通过EPDC获取实时施工数据,结合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调整方案,减少停机时间;12家油气田数据的统一整合,让跨区域生产调度更加高效,避免资源浪费,提升整体生产运营效率。
决策支持方面,全领域数据支撑“科学决策、精准管控”。EPDC为总部统建应用(如油气生产经营驾驶舱、勘探开发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管理层可通过平台获取全领域业务数据,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实时掌握生产运营、经营管理情况,制定科学决策。例如,在资源调配决策中,基于EPDC的跨区域数据,可精准评估各油气田产能与需求,优化资源分配方案,提升整体效益;审计、运营等跨域业务通过调用EPDC数据服务,大幅缩短数据获取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准确性。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 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供)
加快勘探开发数据治理推动上游业务数智化转型
□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副总经理 李 冰
近年来,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坚决贯彻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按照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全面落实域长负责制和上游数字化转型“十四五”实施方案,聚焦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抓源头、强治理、建中心、定标准、重质量、快应用,为上游业务数智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成统一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EPBP)。自2015年起,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在江苏油田EDIBC系统的基础上,历经8年组织建成了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BP,完成了全部油气田企业推广应用,覆盖岗位用户4.2万人、日活跃用户7000余人,做到了数据源头一次采集、全局共享,岗位业务操作规范一致、标准一致,实现了勘探开发业务统一管控和数据集中管理。
建成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数据资源中心(EPDC)。2022年,为实现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打造敏捷高效的数据应用服务能力,支撑跨企业、跨专业、跨地域的业务协同,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组织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启动EPDC建设。全面开展EPBP、油气生产信息化平台(PCS)、石油工程实时数据、地球物理、实验分析等数据盘点,反复对接数据应用需求,基于EPDC进行数据资源动态扩充汇聚。初步搭建起统一的数据管控服务平台,按照“谁产生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所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配套建立数据质控、数据安全、数据共享、数据保密等管控机制,坚持以用促建、以用促治,为一批统建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服务,有力支撑了勘探开发业务管理和综合研究应用。EPDC于2025年8月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建立并发布油气勘探开发域数据标准。今年以来,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组织110余名勘探开发业务专家开展集中办公,历时4个月编制了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等九大业务的油气勘探开发域数据资源目录及标准,其中勘探开发数据标准1.0版已由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审查通过后发布。目前正组织对EPDC中的数据开展标准贯彻工作。
EPDC的建成投用,是中国石化上游数智化转型的“里程碑”,而非“终点线”。下一步,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将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建设“数智中国石化”部署要求,树牢数据资产理念,以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统筹推进历史数据补录及治理,严把数据质量、严抓数据安全、完善数据标准,坚定不移为各类应用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以高水平数据共享推动上游一体化管理、数智化转型。

建设EPDC的必要性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数据资源中心(Exploration&Production Data Center,EPDC),是提升数据资源建设与管理水平,深挖数据资产价值,提高上游业务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的需要,是支撑“跨区域、跨专业、跨部门”协同工作、管控与共享数据成果的需要,是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数据资产统一规范管理的需要,是上游各类信息资源综合管控枢纽和各类核心业务应用运行的关键支撑环境,是实现上游大数据中心和智能油气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先导工程,是助推上游业务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的关键节点工程。
EPDC的总体构架
一个体系: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管理体系
五大能力: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建设“采、聚、理、用、保”五大核心能力,打造齐全、准确、及时、唯一的EPDC。
“采”:全业务域、全流程数据采集能力。
“聚”:全类型数据高效汇聚与海量存储能力。
“理”:勘探开发数据治理能力。
“用”:“流批一体”的数据处理、计算、服务能力。
“保”:数据安全保护能力。
EPDC平台能力行业领先
平台数据存储量约17.2PB(结构化、非结构化、实时数据、体数据等)
单节点可并行执行各类复杂数据计算任务600个(离线+实时)
结合业务应用需求,日均数据处理任务接近19000个
访问负载能力满足超过1200并发需求访问量
随着集群服务器数量、单台服务器资源的扩充,平台具备随之动态提升的能力。
EPDC赋智赋能各业务场景
基于EPDC数据资源目录,充分发挥数据平台能力,制定了统一的数据服务申请流程,高效支撑各业务应用系统,满足其数据应用需求。基于EPDC数据共享服务,现已支撑探井在线、生产运行管理、石油工程业务管控系统(IPPE)、SUIP等15套总部统建、企业自建业务系统,授权应用数据服务3093个,日均调用量稳定在270万次左右,累计提供数据服务10.8亿次。
■工程现场:EPDC为IPPE平台施工现场工程管理提供全量业务数据,数据服务共计300个,为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提供工程概况、现场动态、工程监督等六类业务场景支撑。
■生产管理:按照油气生产经营驾驶舱的数据需求,完成生产动态、钻井动态、新井投产等21个指标数据的统一计算和数据服务开发工作。按照“数据+组件”的开发模式,开展系统功能建设,完成8个通用组件模板开发和20个功能改造,支撑了总部对国内上游油气田企业生产指标的动态查询、异常波动的原因分析等油气生产管理需求。
■决策支持:探井在线的数据需求涉及探井计划、钻录测试等全过程数据,数据范围广、量大(约1400项)、来源复杂。EPDC累计提供钻井、录井、试油、测井、物探工区等75个数据服务,涉及1432个数据项,数据服务调用量超过2000万次,高质量支撑总部及各分公司勘探决策。
■在建应用:做好对勘探开发决策支持系统、注采输系统等在建系统的数据服务,目前共提供950个数据服务API,其中,勘探开发决策支持系统880个、注采输系统70个。
■数智科研:为高效支撑石勘院承担的人工智能场景项目(测井曲线特征识别系统、岩芯图像智能识别系统)的科研工作,EPDC通过统一数据服务接口的方式,提供了地质、测井、录井、钻井、取芯、岩芯图像等多专业的高质量训练数据集。
■数据门户:研发EPDC数据门户应用,既是面向各企业全景呈现EPDC整体数据管理情况的看板,也是跨企业、跨专业、跨地域数据共享应用的统一入口。
■工程公司:依托EPDC数据实时分发能力,实现钻井、测井、固井等全量1991张数据表实时分发至工程公司,原数据分发周期为每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