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31 14:54
●赵 华
据油价网近期报道,10月10日,WTI价格5月以来首次跌破60美元/桶的心理关口,近月合约收于58.9美元/桶,单日跌幅达到4.24%;布伦特原油同步走低,跌幅达到3.82%。10月16日,WTI期货收于每桶56.99美元,是2021年2月以来最低结算价,同比跌幅已达到19%。截至10月29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64.92美元/桶,WTI价格为60.48美元/桶。
本轮国际油价走低主要受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消退的影响,加沙停火协议落地直接消除了中东地区能源运输通道受波及的潜在风险。作为全球原油供应的核心枢纽,中东地区的局势向来是油价波动的风向标,此前市场为规避冲突已提前计入地缘风险溢价,而加沙停火协议落地迅速抹去了这部分溢价。
当前的油价波动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能源勘探提速、能源政策调整与贸易格局变动等因素叠加,推动全球能源市场呈现“多变量交织、多领域联动”的复杂特征,短期冲击与长期趋势的深度共振将进一步加剧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
供给潜力持续释放
近期,全球能源勘探开发领域迎来多项突破性进展,为长期稳定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撑。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在坎波斯盆地盐下区域发现新油田,合作开发方包括道达尔能源、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和卡塔尔能源公司。坎波斯盆地是巴西重要的油气产区,盐下区域更是以储量丰富、品质较高著称,此次新油田的发现不仅将提升巴西的原油探明储量,而且将巩固其在全球原油供应市场的地位。多方合作开发的模式既整合了不同企业的技术与资金优势,也为国际能源企业协同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提供了范例。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近期获得了6个月的制裁豁免,可以重启Dragon气田的开发工作。该气田大部分位于委内瑞拉领海范围内,运营商壳牌表示,2026年底前产量将达到3.5亿立方英尺(约合991.09万立方米)/日。此前受制裁限制,该气田的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此次豁免政策落地,将为全球天然气市场增加新的供应来源,尤其对周边区域的天然气供需平衡将起到调节作用。
雪佛龙也在积极推进勘探布局,计划近期启动苏里南5号浅水区块Korikori-1井的钻探作业,进一步丰富该国能源开发项目组合。近年来,苏里南在能源勘探领域崭露头角,国际石油巨头的持续投入将加速能源开发进程,使其成为全球供给版图中的新增长点。
能源政策各有侧重
全球部分国家出台或调整能源政策,不仅明确了本国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将对全球能源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墨西哥政府近期废除了限制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在国内能源市场活动的规则,要求其国内销售采用标准化合同等。这一政策调整赋予墨西哥国油完全的市场控制权,将进一步强化其在墨西哥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印尼则将政策重心放在能源转型与替代领域,计划2026年启动生物柴油B50计划。B50是一种混合燃料,其中50%是生物燃料(主要来自棕榈油),50%是传统柴油。目前,印尼政府正在推广B40,其中40%是生物燃料,60%是柴油。印尼推进生物柴油替代计划的目标是停止柴油进口,这不仅将改变该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而且将带动该国棕榈油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全球重要的棕榈油生产国,印尼生物柴油计划的推进也将影响全球棕榈油市场的供给。
供需平衡再添变量
全球能源贸易领域的多起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改变能源贸易的成本结构与流向,为能源供需平衡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关于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301调查措施,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对中国企业拥有或经营的船舶、中国籍船舶及中国造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10月3日,美国海关及边境保卫局(CBP)发布公告,启动对中国实体拥有、营运或建造船舶的特别费用征收机制。
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2025年第54号公告,宣布自10月14日起,将对美国籍及相关美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这是对美方此前悍然宣布对中国相关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的有力回击,美方此举公然违背国际贸易基本原则,也严重违反了中美海运协定的相关规定。
港口费用是货物运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此次互征港口费用可能对全球货物运输路线及成本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对于能源产品而言,原油、LNG等大宗商品的运输依赖远洋船舶,运输成本上升将直接影响能源贸易的利润空间,部分贸易商可能调整运输路线,选择第三国港口中转或优化运输方案,进而改变能源产品的贸易流向,影响区域供需平衡。
此外,油价网预计沙特对中国的原油出口将环比减少30万桶/日。沙特原油出口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中国原油进口结构,中国可能增加其他产油国的进口量,以填补供应缺口,形成多元化进口格局。同时,出口量下滑也会促使沙特调整原油出口区域布局,加大对欧洲、印度等其他市场的开拓力度,进而改变全球原油贸易的竞争态势,加剧产油国的市场份额竞争。
从当前能源贸易动态看,全球能源贸易格局正进入重构期,贸易成本、需求变化等因素共同推动能源贸易流向与结构的优化,而这种调整反过来也将影响全球能源市场的价格走势与供需平衡,成为能源市场未来需要关注的变量之一。
链接:大宗商品贸易商预测油价今年及明年初持续下跌
本报讯 标普全球消息称,大宗商品贸易商贡沃尔集团、托克集团、维多集团的高管近日表示,随着地缘政治风险溢价下降,预计今年及明年初国际油价将持续下跌,之后会小幅回升。
在伦敦举行的能源情报论坛上,托克集团石油业务负责人本·勒科克预测,布伦特原油价格在圣诞及新年期间将跌至每桶50多美元;受低油价下消费增加的刺激,明年下半年,价格或回升至65美元/桶。维多集团首席执行官拉塞尔·哈迪和贡沃尔集团总裁托尔比约恩·通奎斯特则表示,到明年同期,布伦特原油价格将维持在62~64美元/桶。
大宗商品贸易商指出,虽然2025年市场普遍预期供应过剩,但这一情况尚未出现,石油市场持续的“现货升水”(即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表明,短期需求依然强劲。10月22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62.59美元/桶,较1月的每桶80多美元大幅下跌。
通奎斯特表示,市场保持韧性的关键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中东与欧洲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地缘政治恐慌因素,二是发达国家石油库存处于低位。
勒科克则表示,中国2025年持续充实战略石油储备,为市场提供了支撑。但中国不会带来大幅的原油需求增长,增量可能来自其他地区。
虽然石油库存仍处于低位,但大宗商品贸易商一致认为,油价目前已进入下行通道。哈迪表示,“下半年,更多原油供应进入市场。欧佩克产量稳步提升,圭亚那、挪威、巴西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原油产量也在增加。4月以来,欧佩克+已连续宣布多轮增产计划”。
通奎斯特表示:“市场正转向疲软,油价正缓慢下跌。”勒科克表示认同,其称,“供应过剩已近在眼前,今年油价总体下跌约10美元/桶,实际情况可能还会进一步走低”。
哈迪指出,今年石油市场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正逐步消退,石油市场应对冲击的能力也已显著提升。近期,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达成加沙停火协议。不过,哈迪也强调,“曾扰乱能源市场的欧洲地缘政治冲突尚未结束,且全球范围内仍存在爆发新冲突的可能。而且市场可能低估了明年供应端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伊朗、委内瑞拉都是重要产油国,且当前局势均不稳定”。勒科克则表示,“目前的风险溢价已处于合理范围内的最低水平”。(荆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