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31 10:56
●王宇祺
据油价网近日报道,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的核心项目丹格特炼厂近日多次遭遇破坏事件,现已采取解雇员工、重组团队等措施来遏制此类事件发生。
作为尼日利亚摆脱进口燃料依赖的关键项目,丹格特炼厂的成本高达200亿美元。该项目于2023年投产,日产能达到65万桶,既能覆盖尼日利亚全部燃料需求,又可以实现剩余产量的出口。此前,尼日利亚虽为非洲最大原油出口国,但长期依赖进口汽柴油。据测算,尼日利亚每出口一桶原油,损失约1000美元。
然而,丹格特炼厂虽投产不足两年,但除此次的破坏事件外,还先后遭遇技术故障与货币波动冲击,如今又叠加劳工矛盾,其长期运营能力受到质疑。
从经济层面看,丹格特炼厂正面临结构性困境。该炼厂采购原油需使用美元结算,销售燃料却以尼日利亚本币奈拉定价。受尼日利亚货币长期贬值影响,丹格特炼厂每销售一升燃料都面临亏损。今年,丹格特炼厂已暂停奈拉结算的燃料销售,甚至将无法加工的原油货物转售,这一举措被业内指出陷入“硬通货投入、软通货产出”的结构性困境,目前尚无明确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政治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丹格特炼厂运营的不确定性。尼日利亚政府计划调整能源管理机制,拟将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的控制权移交上游监管机构。政府此举旨在堵住财政收入漏洞,但调整后可能出现“监管机构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局面。对于高度依赖稳定原油供应与透明合同条款的丹格特炼厂而言,政策变动意味着潜在风险,或将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与兴趣。
丹格特炼厂负责人阿利科·丹格特表示:“尼日利亚政府应全面禁止燃料进口,市场上流通的廉价劣质汽油削弱了我们炼厂的竞争力。”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无须依靠禁令与关税等保护措施。回顾尼日利亚的历史,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导致物资短缺、走私泛滥,且政策频繁反复,此次丹格特的诉求能否落地,以及落地后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仍有疑问。
此外,劳工矛盾也是此次争议的焦点。尼日利亚工会负责人表示,所谓的破坏事件实则是普通工人的维权行为。如果这一说法属实,意味着丹格特炼厂将员工推向了对立面,将人力资产转化成了运营负债。尼日利亚本就存在设施倒卖、石油盗窃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工厂与员工产生对立可能进一步加剧运营风险。
目前,丹格特炼厂遭到破坏与袭击的具体细节尚未完全公开,后续如何平衡运营、应对内外挑战仍需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