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1-05 09:20
景 行
当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精益管理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修课。然而,部分基层单位对精益管理的理解仍停留在“节约一张纸、一度电”的浅层阶段。实践证明,真正的精益管理,不能止步于节流,而要通过全价值链的系统性优化,激活内生动力。
流程再造,拆壁垒、提效率,向时间要效益。精益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这些习以为常却暗藏效能损耗的现象。这不仅要优化单个工序,而且要打破“部门墙”和“流程惯性”,对从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的全流程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再造。通过消除等待、搬运、返工等非增值活动,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市场响应速度,让每一分钟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
盘活存量,优调度、提效能,让资产生效益。沉睡的设备、积压的库存,本质上是凝固的、未能产生效益的成本。精益管理要求我们树立资产效能观念,通过精细化调度、预防性维护和精准的需求预测,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库存资金占用。让所有资产都能高效“转动”起来,实现存量资产创增量效益。
文化赋能,激活力、聚智慧,靠全员创效益。精益管理绝非一套冰冷的工具与方法,其最深层次的动力源于全员积极参与的文化。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一线员工发现并消除身边的微浪费,提出优化操作的“金点子”。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汇聚起来就是巨大的效益洪流。当精益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组织习惯,企业便拥有了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能挖掘潜力、创造增长的“内生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