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1-06 08:44



本报记者 秦紫函 通讯员 旦增次央
喜马拉雅山巍峨壮美,见证雪域变迁;
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传唱幸福欢歌。
“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把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西藏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持续强化能源保障,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扎实履行社会责任,着力探索央企特色援藏之路,助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从油气保障到多能供给,赋能美好西藏——
中国石化持续强化能源网络布局,全力保障西藏能源供应,成为西藏成品油市场供应主渠道之一。截至“十四五”末,已布局53座加能站、1座2万立方米油库。自2010年西藏石油成立以来,累计供应油品超100万吨,覆盖西藏全区7个地市和主要交通线。中国石化海拔最高的加能站——4750米海拔的班戈东区加能站于2023年10月投运,成为中国石化赋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坐标。
中国石化加速拓展充电网络全场景,深化光伏发电项目应用,创新应用“高海拔适应性充电技术”,构建高效低碳清洁能源补给体系。截至目前,累计投运434个充电车位,月均充电超1.3万辆次;建成15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达45万千瓦时;与地方政府签约建设氢氧联动项目,建成后可供应大量液氧、液氢,积极服务高原能源结构转型。
从产业振兴到惠民富民,共绘幸福西藏——
中国石化立足西藏独特资源禀赋,助力当地产业振兴,让“西藏好物”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发挥渠道优势,打造“易捷·卓玛泉”特色品牌,截至2025年9月底累计销售161.32万吨、纳税3.56亿元,带动800多人就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活水”。开展技能培训,为超580人次传授实用技能,以“培”促“业”。积极参与自治区2021年启动的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认领2276.8亩绿化种植任务,造林成活率达85%,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增收800余万元。
中国石化携手各方送医进藏。“光明号健康快车”走进高原,截至目前累计免费治愈872名白内障患者。联合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等专家骨干赴班戈县义诊,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牧民身边。投资965万元改造提升班戈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让那曲西部四县群众告别只能去拉萨检查身体的历史。
从教育帮扶到引才育才,点亮梦想西藏——
中国石化始终心系西藏教育事业,逐步构建起“集团化、立体式、结对型”教育帮扶模式。建设班戈县中石化小学,让1300余名农牧民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学校专任教师中80%为藏族教师,不少人拥有研究生学历。上海石化与班戈县中学结对,推动升学率明显提升;江汉油田2021年起结对帮扶班戈县中石化小学,累计投入215万元用于改善教学条件。
中国石化持续推动引才入藏、育才生根等工作,服务雪域高原可持续发展。先后选派11批22名援藏干部扎根藏北草原,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班戈县建设。聚焦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组织当地干部员工赴内地交流,为西藏籍大学毕业生制定专门政策,培育和吸收优质人才。自2010年以来,西藏石油累计招收西藏籍应届毕业生70余人。
格桑花开映山河,携手奋进新征程。面向未来,中国石化将全方位服务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扎实履行社会责任,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持续贡献力量。
“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利益问题。”
——中国石化第10批援藏干部 李召雪
“在中国石化帮助下,公司目前已经有6条先进生产线,建成年产量100万吨的卓玛泉饮用天然水生产基地。公司90%以上的员工都是西藏当地的农牧民及其子女。”
——西藏高原天然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闫海波
“2022年我参与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负责挖坑、种树、浇水、养护。之前,我一直做零工,收入不稳定,来这边后收入提高了。现在山绿了,我们的日子也变好了。”
——拉萨南北山克日2号片区造林工程护林员 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