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法治

催化剂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畅通人才流动机制,全面激发组织活力

打破身份壁垒 拓宽人才成长路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1-07 07:56

张克锐

“我叫刘海龙,本次竞聘的岗位是联二车间工艺主任……”近日,在催化剂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的公开竞聘现场,曾经从操作工成功竞聘为工程师而备受关注的刘海龙,再次登上竞聘舞台,向管理序列的基层管理岗位发起挑战。最终,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综合能力,成功受聘为车间工艺主任,实现了从操作序列到技术序列,再到管理序列的两级跨越。

刘海龙的成长轨迹,正是催化剂齐鲁分公司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打破身份壁垒、畅通人才流动机制,全面激发组织活力的生动写照。

破除“大锅饭”,激发内生动力

在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的观念制约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齐鲁分公司从最敏感的薪酬分配切入,推进薪酬差异化分配改革,坚决破除平均主义,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绩效贡献为导向的分配机制。

新的薪酬体系下,员工收入不再简单与“身份”、工龄挂钩,而是真正与岗位责任、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紧密联系。这一改革让一线操作人员看到,只要技能精湛、业绩突出,同样能够获得有竞争力的职业发展机遇和丰厚的薪酬待遇。广大员工的学习热情与钻研劲头被有效激发,为企业持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破“身份墙”,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在解决“愿意干”问题的基础上,齐鲁分公司着力破解“能够上”的难题。长期以来,工人与干部之间的身份壁垒,制约了人才的流动与发展。该公司大力推进人才成长通道建设,畅通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支队伍人才贯通通道,大力推行公开竞聘,让能力成为晋升的唯一标准。早在5年前,刘海龙、崔鲁宁等8名优秀操作工就通过公开竞聘成功转型为工程师,在企业内外引起广泛关注。5年来,该公司已有20余名操作工通过竞聘走上技术、管理、销售等岗位,实现了职业发展的跨越。

打破身份界限,不仅拓宽了员工的成长路径,更推动了“人人皆可成才”理念深入人心。

推动“能者上”,实现人岗价值匹配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让优秀人才流动到最能创造价值的岗位。从操作工成长为工程师是一种突破,从优秀工程师中选拔管理者,则标志着人才机制的进一步深化与成熟。这一转变推动了技术与管理在基层的有效融合,提升了单元的运行效率与创新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刘海龙”“崔鲁宁”在各自岗位上奋发有为,汇聚成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成长没有边界,舞台无限宽广。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只要持续奋斗、业绩突出,都能沿着适合的通道实现职业成长。”齐鲁分公司党委书记孙波介绍。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