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石化杂志

四季度国际油价将震荡下行

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11期 时间:2025-11-17 10:00

刘凯雷

※四季度全球石油需求量预计环比回落50万桶/日,而供应量环比增加70万桶/日,产量大于需求量约280万桶/日,全球石油库存水平升至5年均值以上,对国际油价的压制作用显著加大

※中美经贸摩擦仍存在不确定性,若进一步升级,全球贸易活动与能源需求或将持续受挫,原油需求前景更趋黯淡,国际油价可能继续承压

※加沙停火谈判取得进展但局势依然脆弱,俄乌战火波及能源领域,委内瑞拉局势风险升级,地缘不确定性仍存

※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连续降息预期升温,为国际油价提供一定支撑


随着欧美石油消费旺季结束,全球石油需求将迎季节性拐点;“欧佩克+”开启新一轮减产退出进程,产量计划兑现率持续提升,加大供应侧压力;加沙停火谈判取得进展但局势依然脆弱,俄乌战火波及能源领域,委内瑞拉局势风险升级,地缘不确定性加大;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连续降息预期升温,为国际油价提供一定支撑。基准情景预计,四季度国际油价将震荡下行。

国际石油市场基本面更趋宽松

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影响市场对需求前景的信心。9月中旬以来,美国再次采取限制手段对中国施压,包括扩大出口管制名单的适用范围,宣布对木材、橱柜、盥洗台等加征10%~25%关税,明确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征收港口服务费,将16家中国电子科技公司纳入实体清单等。我国采取精准反制策略,依托在关键资源与技术领域的独特优势实施针对性打击,包括将主要位于美国的14家外国公司列入不可靠清单,对超硬材料、部分稀土设备和原辅料、部分中重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宣布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等。针对中国反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若中国推进对稀土出口的管制,美国将自11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额外100%的关税。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加剧了市场对需求走弱的忧虑,引发市场剧烈震荡。特朗普放话当日,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61美元(跌幅4.24%),收于58.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49美元(跌幅3.82%),收于62.73美元/桶。近期,双方对话磋商取得一定进展,媒体解读认为,中美贸易战在经历了数月激烈交锋后,迎来一年的“休战期”,但形势仍充满不确定性。若摩擦继续,原油需求前景更趋暗淡,国际油价可能继续承压。

消费旺季窗口临近关闭,后续存在季节性转弱的预期。截至9月26日,过去4周美国成品油日均需求量为2034.4万桶,同比上升1.2%,环比下降4.4%;汽油日均需求量为869.9万桶,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3.9%;馏分油日均需求量为358.8万桶,同比下降4.4%,环比下降7.9%。从时间周期判断,旺季需求已接近尾声,后续炼厂开工及终端石油需求均将呈现季节性回落态势。预计四季度美国石油需求量为2040万桶/日,环比回落30万桶/日。

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原油库存意外大幅上涨。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疲软,宏观先行指标普遍走弱,9月制造业标普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落至52,服务业PMI降至53.9,综合PMI亦下滑至53.6;8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均低于市场预期。9月就业报告因联邦政府持续停摆而推迟发布,但美联储理事沃勒指出,多项民间数据一致显示就业市场动能正在减弱。与此同时,美国通胀预期有所升温,消费者信心边际放缓。9月纽约联储1年通胀预期初值为3.4%,高于前值的3.2%;而10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5,略低于9月的55.1。整体来看,美国经济正面临增长放缓、通胀反弹与就业市场疲软等多重挑战,宏观形势趋于恶化。此外,市场担忧若美国政府长期关门,可能进一步抑制经济活动,并削弱全球最大原油消费国的石油需求。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库存报告显示,截至10月3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大幅增加371.5万桶,至4.2026亿桶,远超市场预期的增加188.5万桶,加剧了投资者对供需基本面的忧虑。

关税冲突导致新兴经济体石油需求增速放缓。9月,巴西PMI已连续第6个月下滑,降至46.5%,创近2年新低。预计巴西今年石油需求仅增长6万桶/日。美国对印度开征50%惩罚性关税,多家研究机构认为,此举将把印度GDP增速拉到6%以下。预计印度今年石油需求增长9万桶/日,仅为2024年增幅的一半。

“欧佩克+”维持增产步伐,全球石油供应将继续增加。一是“欧佩克+”继续实施新一轮166万桶/日的增产计划。10月5日,“欧佩克+”8个主要产油国决定11月维持增产措施,日均增产13.7万桶原油。早在9月7日举行的会议上,“欧佩克+”决定于10月增产13.7万桶/日,此举标志着自2025年3月该联盟决定逐步取消220万桶/日的减产后,再次提前退出另一轮原定持续至2026年底、规模为166万桶/日的减产计划。“欧佩克+”实施第二阶段增产使市场供应端压力增加,但实际增产力度有较大幅度减弱,并且未来产量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对油价的负面影响小于预期。二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原油产量持稳。预计四季度,俄罗斯原油产量环比小幅增长20万桶/日,至950万桶/日;伊朗原油产量环比持平至330万桶/日;委内瑞拉原油产量环比持平至90万桶/日。三是南美地区原油产量增长势头强劲。在圭亚那和巴西,多艘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顺利投产,推动巴西原油产量攀升至400万桶/日的历史高位,圭亚那四季度原油产量预计环比增长17万桶/日。阿根廷瓦卡穆埃尔塔(Vaca Muerta)页岩区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预计四季度石油产量将创下94万桶/日的历史新高。四是美国原油产量增速放缓。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增长已显疲态,在7月创下1360万桶/日的历史纪录后,产量预计小幅回落,并于2025年至2026年间维持在1350万桶/日的水平。

从供需平衡看,四季度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宽松态势加剧,库存压力不断上升。四季度全球石油需求量预计环比回落50万桶/日,而供应量环比增加70万桶/日,产量大于需求量约280万桶/日,全球石油库存水平升至5年均值以上,对国际油价的压制作用显著加大。

地缘风险不确定性仍存

加沙停火谈判取得两年来最显著的进展,但停火协议执行仍面临考验。10月初,在特朗普政府的斡旋下,巴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随后,巴以达成历史性人员交换,但当地局势并未因此全面缓和,零星冲突依然时有发生。10月19日,加沙南部拉法地区爆发自停火以来最严重的冲突。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被指袭击以军并造成士兵伤亡,以色列随后发动大规模空袭作为回应,导致数十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本就脆弱的停火协议几近破裂。报复行动结束后,以色列方面宣布恢复执行停火,但当地紧张态势仍未缓解。

俄乌局势持续紧张。一是西方军事联盟成员在俄乌冲突期间首次开火。9月7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自冲突爆发三年半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空袭行动,袭击不仅刷新了单夜无人机出动数量的纪录,更是首次直接命中位于基辅市中心的政府大楼。9月10日,波兰在北约盟国飞机的支援下,击落了领空内俄罗斯的无人机。二是美欧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特朗普宣布已准备好对俄罗斯实施第二阶段制裁。9月19日,欧盟委员会通过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原油价格上限降至47.6美元/桶。此外,欧盟对“影子油轮”船队的制裁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118艘船只,受制裁的此类油轮总数已超过560艘。

美联储重启降息进程,金融市场对油价提供一定支撑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0月29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3.75%至4.00%之间。这是美联储继9月17日重启自去年12月以来暂停的降息步伐宣布降息25个基点后,年内第二次降息,也是自2024年9月以来第五次降息。鉴于美国就业下行风险和通胀水平均有所上升,且劳动力市场放缓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市场预期普遍认为12月美联储继续降息的可能性较高。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 责任编辑:李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