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1-13 07:56

王晓静
夜色正在褪去,塔克拉玛干沙漠竖起一堵又一堵深灰色的城墙。重型卡车顺着 “墙根” 挥动两束月白色的灯光,像握着两把手术刀,不断剖开黑暗向病灶探去。
重卡如一只绿色的甲壳虫,吃力地爬上沙梁便停下了。我看了一下表,7点50分,在我的家乡山东东营,此刻正是黄河入海口最美的清晨,阳光明亮通透,满地金黄,一树杏黄与深绿交叠。早高峰的马路上,人车如织,川流不息。
眼前的沙漠只有我和班长忽海献。
忽海献是地球物理公司SGC2113队尉犁项目的放线班长,半小时前我们还在沙漠营地。忽班长的车高得吓人,我爬了几次都没爬上去,后来被他一只大手拽上去了。
黎明前的黑暗显得有些仓皇,天光快速完成从青灰到灰粉到浓金的替换。“欻”,一个毛茸茸的橙色球体跳出来,光辉铺满大地。
班长跳下车给轮胎卸压,这样可以增加轮胎的摩擦面积,跑起来会更快更稳。这也预示着接下来的“路”更艰难。沙漠广阔无边,究竟藏着多少“陷阱”我们不得而知,要躲开它,很多时候需要经验。
事实证明,越靠近沙漠腹地,沙丘越高大,起伏越剧烈。越来越多的“断头路”出现,班长不得不下车查看,从一座小沙丘爬上另一座沙梁,从我的视线里慢慢变小,又渐渐变大,好像一朵飘忽不定的红色云彩。
远处有四个穿红工衣的人,背着采集设备,正从沙山上走下来。看不清他们的眉眼,从体态上感觉是年轻人。班长说,这个小组有个外号叫“黄羊”,动作敏捷,速度快得不得了。说话间我们回到车里,车从沙梁上冲下去,顺着另一个沙梁再爬上来,他们又重新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了。后来就以他们为中轴,车兜兜转转了一个小时才来到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班长跳下车,从后车斗抓起一把铁锹向一人高的沙梁走去,我紧紧跟住他。
班长爬了一半转过身,我还在原地手忙脚乱。沙子太软,爬三步退两步。再试,未果。几次之后,我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了。班长用铁锹把把我拖上去。
“沙尘暴太凶了,把采集设备埋得好深。”放线队员跪在地上,手上戴着白色线手套,正挖开一个一尺见方、深60厘米的坑。“我来。”班长说完,我才明白铁锹的用处。放线队员站起身,好年轻的一张脸,巧克力色的皮肤,眼神清澈明亮。年轻人冲我笑笑,并不说话。班长几下子就把设备给挖出来了:一只比胡萝卜还要小的检波器。年轻人收好设备扛在肩上,像匹小野马一溜烟冲下沙梁。沙梁下面很快响起高分贝的歌声。班长笑说,这是个00后,乐天派,就喜欢唱歌。
班长继续检查检波器的回收工作,和另外三个人交代完一些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要求,我们回车里继续往前走。
正午12点,起风了,车顶上的红旗被吹得呼呼响。电台里有人呼叫班长:3261线1217通道误车了,请求支援。班长停下车,把近视眼镜推到头顶。他的眼睛已经花了,只有这样才看得清奥维互动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
重卡在暄软的沙地上掉头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是这样狭窄而起伏不定的沙梁,考验技术,更考验智慧和胆识。我相信班长。从他推开眼镜露出笃定神色的那一刻,我就对他充满信心。
接下来的近20分钟时间里,在剧烈的颠簸中我被安全带紧紧勒着,反复拉出去又弹回来,有一回,我以为我要撞破挡风玻璃飞出去。
“把气压放到1.5bar(巴)…… 坐在车里不要动……”“我十分钟呼你一次,听到立刻回答……” 行驶中,班长不断拿起对讲机。有一段时间,没听到回应,他便呼叫仪器组。仪器组驻扎在视野最开阔的高地,那里既是生产指挥前哨,又是信号中转站。原来,误车的司机刚完成自救,联系不上班长,也在向仪器组求助。
班长一脚刹车,车稳稳地停在平缓的沙地上。“幸好出来了,要是侧翻就麻烦了。” 他长长地舒了口气,定定地看着窗外,好半天没说话。误车司机很快和班长取得联系,他激动地说:“用的是班长教的法子,先把气压放掉一些,再挖沙、垫沙,把坑处理掉,然后……” 班长边听边点头,脸上渐渐有了笑意。
班长掉转车头,七环八绕之后又回到原来的“路”上,继续检查放线和收线工作。
沙漠昼夜温差大,早穿棉袄午穿纱是常态。这会儿阳光热烈,穿过玻璃直射进来,车内温度急剧上升,棉工服已经穿不住了。班长停下车,从后车座上拿出馕、馒头、油饼、方便面…… 午饭很简单,班长抱歉地说,野外施工就是这样,怎么方便怎么来,等晚上回去再好好吃。
据班长说,这里是交通“要道”,我们要等收线和放线的车经过,确保所有车都是安全的,才能返回营地。
吃过午饭,我独自下车,费力地爬上一道沙梁。当我回头看向卡车,发现班长把头抵在方向盘上。他太累了,前天傍晚正准备回去就接到拖车求助,等他开车过去把车拖出来再回到驻地已经是半夜12点多了。早上6点就起床,给班组开晨会…… 这会儿我不想打扰他。
风越来越大,推着细软的沙粒前仆后继滚下沙丘,惊起一地匆忙的烟尘。这样的风自然与真正的沙尘暴不可等同,但我们仍然忌惮它,忌惮它以流动的形态昭示着另一种生命的锐不可当,忌惮它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决心和勇气将设备掩埋、将“路”吹毁。
傍晚,班长带我探新“路”,这条“路”是为第二天的放线车准备的。
晚霞的尾羽轻扫过来,给沙漠镶上了金色的裙边。站在沙梁向车后远眺,茫茫沙海间一条清晰明亮的车辙丝滑如绸缎。
回营地的路渐渐被夜色渗透,月亮升起来了。想起年轻的女队员发在朋友圈里的一句话 —— 不要忙不要忙,白天上班有太阳,不要慌不要慌,晚上上班有月光,感到无限安宁。
(作者来自地球物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