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1-14 07:50
液化天然气(LNG)气化释放巨量冷能,冷却海水至18摄氏度,适配石斑鱼等鱼类生存,海水经多级过滤成“养殖钻石水”。
绿色又赚钱,效益看得见
日节约用电194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82公斤,成本较传统养殖降30%,冷能还将用于空分制氧氮氩。
位于黄海之滨的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里,
一条条石斑鱼正在恒温池里游动。
这是一项能源利用与现代渔业交叉融合的新技术——冷能养殖。
“涨”知识:
LNG要在零下162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储存运输,
抵达接收站后,要加热气化才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加热气化环节,释放巨量冷能,
而吸收了冷能的海水为鱼类生存提供了合适的环境。
●具体操作:
将常温海水泵入气化器,LNG流经气化器管道吸热气化的同时将冷能释放给海水。
这个过程就像用热水加热一杯冷牛奶,牛奶热起来,水温会随之降低。
气化器冷却后的海水温度可降至18摄氏度,
它们被引入专门设计的养殖池,
用于养殖石斑鱼等高价值海洋鱼类,
处理后的海水最终回流海洋,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这里的海水不一样!”
除了合适的温度,这里的海水还有绝佳的品质,
被称为“养殖钻石水”。
海水往往混有大量微生物、泥沙等杂质。
为避免管线腐蚀,海水在进入气化器前,
先要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换热完成进入养殖系统前,
还要经过逐级过滤,
因此,“养殖钻石水”具备无菌、溶氧能力强等诸多特质。
在此养殖的鱼群,生长状态好,
肉质比普通养殖更紧实鲜美。
冷能养殖不仅能带来新的盈利点,还能产生环境效益。
“计算达人”上线:
据测算,1立方米海水温度降低5摄氏度,
需要消耗5.8千瓦时的能量。
青岛LNG接收站每日利用冷能相当于节电194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82公斤,
较传统电制冷养殖模式成本降低30%,
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实践。
LNG冷能新用法!
新建418平方米养殖厂房,
配套设置温度控制、原水处理、循环水处理及尾水处理系统。
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开展北方LNG冷海水养殖研究,
打造北方基于绿色能源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站内冷源有效利用,实现节能降碳双赢!
想知道冷能怎么“养”鱼?扫码中国石化公众号、视频号
●绿色延伸
不止冷能再利用,石化“养鱼术”还有废水循环巧思——胜利油田等企业用处理后达标废水养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