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1-20 09:47

●朱 钰
10月30日~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共同开创可持续的美好明天》等重要讲话。APEC是开放合作的平台,2025年的会议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逆风中成功召开,为区域多边主义注入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建设可持续的明天”
本次APEC会议以“建设可持续的明天”为主题,最终发表《2025年APEC领导人庆州宣言》(以下简称《庆州宣言》)《APEC人工智能倡议》《APEC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框架合作文件》等成果文件。
通过发表《庆州宣言》,各成员领导人进一步呼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亚太经合组织作为区域首要经济合作论坛和理念孵化器的作用,重申遵循《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指引,致力于2040年建成一个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传递了共同推动亚太巨轮行稳致远的积极信号。
习近平指出,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多年来,引领亚太地区走在全球开放发展前列,助力亚太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亚太地区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越是风高浪急,越要同舟共济。各方要坚守亚太经合组织促进经济增长、增进人民福祉的初衷,坚持在开放发展中分享机遇、实现共赢,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构建亚太共同体。
习近平还提出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营造开放型区域经济环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共同推进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共同促进普惠包容发展5条建议,为亚太和平繁荣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此外,APEC会议期间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也受到全球瞩目。10月30日,中美元首确认了此前吉隆坡经贸磋商的成果,标志两国年初以来的贸易战达成阶段性“休战”,为中美关系校正了航向,也为全球经济注入了确定性和稳定性。中美双方在包括关税、出口管制、海事造船301调查方面取得共识,同意暂停或撤销相关措施,还将在芬太尼、农产品贸易、TikTok等问题上加强协作。
中国大国外交牵动亚太乃至世界走向,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元首外交如何引领各方打开亚太合作新窗口、为区域多边主义注入信心和动力,将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爱德华多·佩德罗萨表示,中国一直是APEC事务负责任的参与方,为这一组织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相信中方将为APEC议程带来新的贡献。
此次APEC会议的高光时刻是东道主交接。习近平郑重宣布,中方将于明年11月在深圳举办APEC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强调中方愿以担任东道主为契机,同各方携手构建亚太共同体,着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拓展互联互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务实合作,为亚太发展注入更大活力和动力,更好造福亚太人民。与会经济体领导人高度赞赏中方办会理念,相信APEC“中国年”将取得圆满成功,为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绿色数智构建亚太能源合作新生态
发挥我国引领作用,带动区域能源合作示范。APEC峰会为落实“共同推进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建议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平台,大力推动能源行业向低碳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我国在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可依托APEC框架牵头推动能源效率提升、智能电网建设等务实合作。此举将降低亚太地区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优化能源结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复制的能源发展模式,有效解决能源可及性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这充分呼应了我国推动普惠包容的全球治理改革、赋能发展中国家的一贯主张。我国可与东南亚国家、太平洋岛国等深化绿色项目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在亚太地区构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体系与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中美元首外交深化双边能源合作,有助于提高全球能源市场稳定性。首先,油气领域的互补合作可以提升能源供应安全。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缓和有效降低了地缘政治风险,元首会晤为两国扩大油气合作规模创造了积极条件。作为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美国正致力于提高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份额。同时,我国仍需大量进口油气资源,并促进能源进口多元化。
其次,中美两国能源结构互补,拥有较大的合作潜力。此次元首会晤在暂缓关税等措施上取得共识,将降低液化天然气(LNG)和原油贸易成本,为能源贸易营造稳定的环境,进而提振市场信心。
再次,中美新能源合作前景同样广阔。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设备制造国,光伏组件、风电设备产能占全球80%以上,美国则在能源科技创新、碳捕集与封存(CCS)等方面有优势。中美两国通过组建联合创新团队、加强学术交流与智库对话,可加速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共同引领全球能源转型。
数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智化转型可促进能源贸易便利化和区域整合。当前,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优化能源行业,实现跨境电力交易实时清算与监管,可有效降低亚太地区整体能源传输与交易成本。
我国的数字技术优势与东南亚巨大的市场潜力相结合,将为区域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截至目前,我国与东盟已建成16条110千伏及以上互联输电线路,双方跨境电力互济超750亿千瓦时,其中绿电占比超过90%,东盟已成为我国能源对外投资与建设的重要目的地。未来,双方可通过聚焦新能源开发、储能技术、智慧电网等重要领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共享和转化,加快区域数智化转型,提升亚太区域的能源资源配置效率与协同发展水平。
我国能源企业应坚持高质量对外合作
对美合作方面,我国能源企业可抓住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的窗口期,在国家对外战略的指导下,适时适度推进与美国公司的能源合作。另外,考虑到美国石油公司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项目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我国能源企业可围绕CCUS、氢能等前沿领域深化合作。
对非美国家合作方面,许多APEC成员国也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一带一路”倡议,我国能源企业可借助这些多边机制的协同效应,实现“1+1>2”的互联互通效果。
此外,利用APEC框架下的合作机制,我国能源企业可将我国的技术、标准与经验转化为具体项目,重点方向包括东南亚、太平洋岛国等市场,不应仅满足设备出口,还应推广涵盖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的“一站式”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领域打造示范工程。与此同时,我国能源企业可将成功项目总结为可推广、可适配的发展模式,促进普惠发展的价值观,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软实力。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评论:
釜山会晤开启中美能源破冰之旅
●罗佐县
2025年初,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上任后立即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意图重振美国经济。然而,这一举措破坏了多边贸易体系,引发各国不满,纷纷采取反制措施,导致国际贸易秩序陷入混乱。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美国的关税霸凌行为果断发起了反制。在全球经济相互依赖、高度互联的今天,中美两个经济大国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迅速扩散,不仅冲击双边关系,更波及全球产业链。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社会普遍呼吁中美通过对话化解分歧,美国国内亦有越来越多的声音主张缓和紧张局势。
美国关税政策实施近一年,放眼看去,特朗普的预期目标并未实现。相反,随着关税加征力度加大,美国的供应链瓶颈反而凸显。实践再次验证,中美两国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先后遭受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和疫情冲击,各国正努力推动经济复苏。此时,美国发起贸易战无疑为全球经济蒙上阴影。中美两国和世界各国一样,也有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诉求。中美携手向前,世界经济也将为之振奋。今年APEC会议的召开就为中美两国关系破冰提供了重要契机。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同意加强双方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会议期间,中美两国达成多项共识,推动双边关系迈出关键一步。
除了在暂停加征关税、出口管制等方面达成共识,中美能源合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前,受关税政策影响,我国从美国进口油气资源一度降至冰点。美国油气出口到我国本就面临运输成本高的劣势,加征关税则进一步削弱了经济性。美国是油气生产大国,我国是油气进口大国,两国能源合作受阻不仅损害双方利益,更不利于全球能源市场稳定。能源供应大国与能源消费大国加强油气贸易合作,不仅有利于中美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全球能源治理。因此,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将为推动美中油气贸易而努力”。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美油气合作越稳固,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就越大。
事实上,从支柱产业支撑发展机制来看,中美能源合作互惠互利,是双方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等机构预测,在特朗普能源新政的推动下,美国油气产量持续增长,2025年将创新高。油气产量增长需有效转化为就业拉动效应和财政增收效应,前提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供需闭环。当前美国本土油气需求已接近饱和,未来出口意愿将持续增强。欧洲地缘政治冲突后,美国油气出口主要流向欧洲,但随着欧洲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及北欧国家本土供应能力提升,欧洲对美国高成本的油气需求将逐步收缩。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买家”效应将进一步凸显,对美国油气行业的吸引力将持续增强。
对我国而言,增加来自美国的油气供应有多重作用。首先,可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提升能源安全水平。其次,中美油气合作将产生系列衍生效应,带动船运和港口运营、仓储业务的发展,进而形成新的增长点。再次,我国“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一进程需兼顾清洁能源转型和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对天然气依赖度较大。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LNG)有助于稳定我国海外资源供应,且海外气源就近消费可助力东部沿海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知识链接:
APEC核心信息速览
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1989年11月5日~7日,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APEC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APEC正式成立。
1991年11月,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北及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APEC。此后,中国一直积极、深入参与APEC各领域合作,为推进APEC合作进程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
1993年11月,APEC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之后每年召开一次。
APEC的宗旨是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APEC现有21个成员,分别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此外,还有3个观察员,分别是东盟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处。
APEC有5个层次的运作机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工作组;秘书处。
作为区域经济合作论坛,APEC主要讨论与全球和区域经济有关的议题,如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互联互通、经济结构改革和创新发展、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
APEC采取自主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合作方式。所作决定须经各成员一致同意。会议成果文件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各成员在政治上和道义上有责任尽力予以实施。
为加强与工商界的联系,1995年成立了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是工商界参与APEC合作的主要渠道,每年召开4次会议。
APEC在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在推动全球和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