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3年第5 期 时间:2023-05-01 08:00
牛栓文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
胜利油田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强“五大人才方阵”,引育人才最大增量、释放人才最大效能,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聚焦油田核心职责,扛稳人才强企新使命新担当
油田党委把人才强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夯实“端牢能源饭碗”的人才根基。
把牢人才强企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完善油田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业务部门系统推进、直属单位党委全面实施的“大人才”工作格局,强化统筹谋划和整体布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速聚集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实现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
把正人才强企的战略导向。谋划实施把人才强企纳入油田发展战略,进一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队伍建设与高质量端牢能源饭碗紧密融合推进。更突出高端人才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牵引作用,持续壮大战略科技人才力量;更重视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人才培养使用,推动“卡脖子”技术突破;更重视基层一线人才培养使用,夯实基层发展根基;更重视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把打破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作为当务之急。
把准人才工作的产业靶向。产业链延伸到哪里,人才链就跟进到哪里;创新链拓展到哪里,人才就链就布局到哪里。面向勘探开发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能源发展新需求,加快高端人才培养强链,复合型人才培养延链,紧缺型人才培养补链,加快推进中国石化油气能源领域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建设。
聚焦高素质专业化,打造人才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突出高端引领,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须通盘考虑、长远规划、系统实施,着力建设吸引集聚人才的高端平台,加快形成人才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重点对标战略科学家、“两院”院士、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工程技术大师)、卓越工程师素养要求,围绕产业体系,制定针对性培养规划,合理优化创新资源,培植成长成才沃土。
在勘探开发核心优势领域,依托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CCUS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在实践磨砺中锻造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建立科技领军后备人才库,实行“一人一策”聚焦式培养,积极创造参与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创新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打造自主可控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供应链,为创新驱动发展壮大人才基本盘。
突出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业务人才队伍。紧抓新能源、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窗口期,构建人才与新兴业务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在产业化发展领域,引才引智的同时注重转化应用,带动培育油田内部人才;在业务导入领域,吸引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在技术攻坚领域,综合运用合资合作等市场化手段,培育储备新兴业务人才。加强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协同,强化企地合作协同,夯实创新产业人才基础。紧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培养一批懂信息、通专业、会经营、具有数字化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突出强基固本,打造一线骨干人才队伍。强化一线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训练、实践锻炼,大力培养业务专、技术精、解决现场问题能力强的基层一线技术人才;深化科研与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点对点交流,增强解决复杂问题能力。锻造生产一线班站长队伍,突出“兵头将尾”作用,完善班站长培养选拔、竞争上岗机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复合成长。铸造生产一线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加强拔尖技能人才培育,实施全员技能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大工种融合建设,锻造一批“大国工匠”“石化名匠”。
聚焦创新生态建设,激发人才创造新潜能新活力
以高端化思维培养人才。坚持“高端引领、团队协同”,着力打造重量级领军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团队。加大页岩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一体化等传统油气能源领域,以及CCUS、风电、光伏、地热等绿色低碳、新能源领域领军专家培育力度,建立完善“基础履职能力+专业提升+高端自主培养”三位一体领军专家培养体系。聚焦重大战略、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建立领军专家创新团队,深度融入国家和中国石化创新体系,推动“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
以产业化思维布局人才。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注重产才融合,聚焦“三大产业”优化人才布局。逐步健全完善市场化人才机制,建立多元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精细化考核、制度化退出的市场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向产业发展急需、创新创效阵地流动。建立整体性、开放式开发模式,加大深层超深层高质量勘探、页岩油气效益开发,以及新能源、绿色低碳、智能油田建设等领域人才培养力度,赋予直属单位人才使用更大自主权。
以平台化思维集聚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政策,构建高校毕业生、博士后、社会成熟人才、“高精尖缺”人才等多元引才引智渠道,探索“人才飞地”特殊政策,让各类人才集聚。搭建联合攻关大平台,常态化开展“揭榜挂帅”“大兵团作战”,强化人才集聚、知识聚合、技术集成,提升跨界融合创新效能;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以页岩油、CCUS技术等重点实验室为中心,对内推进院厂深度合作,对外加强与科研院所开放合作;搭建成果评价、共建共享、激励配套的高效成果转化平台。
以集成化思维成就人才。把人才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坚持“统筹使用、人尽其才”,将人才统筹于高质量发展全领域,融合于勘探开发工程各环节,坚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一体部署。打通人才流动壁垒障碍,加强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整合集聚各类优秀人才,拓展人才成长空间,让人才流动更通畅,让创新人才竞相涌现。
以智能化思维服务人才。把握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数字化变革大势,坚持“数智赋能、精准服务”,全面推进人才智能化管理。精准绘制智能化场景下组织架构、人才布局、素质能力地图,纳入智慧油田建设整体布局,解决产业人才需求不清、人才资源挖掘不够、供需匹配不精等难题,真正助力产才深度融合、资源科学匹配。强化智能人才管理体系建设,细分刻画素质评价、培训开发、招聘选拔、人才配置、绩效考核等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人才管理模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