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3年第10期 时间:2023-10-01 08:00
张从邦
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国际石油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国工公司”)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部署,持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国石油产业上游领域合作,全力拓展石油工程服务市场,稳步提升对外工程承包国际竞争力。截至目前,石油工程海外共有203支队伍在28个国家执行297个合同,海外业务积极克服了疫情影响,整体保持增长态势,并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
顺势而进,成功实现与“一带一路”重点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共赢发展
“一带一路”区域是世界常规油气储量的主要分布区。过去十年来,沙特、科威特、厄瓜多尔等“一带一路”重点油气资源国大力发展油气业务,不仅为国工公司开拓市场提供了宝贵机会并带动“中国制造”走向海外,也有力促进了所在国资源开发,形成了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聚焦重点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近十年来,国工公司持续加强统一管理,优化市场布局,积极整合石油工程各地区(专业)公司人才、技术、装备、运营优势,稳固形成了四大区域市场,重点培育了三大主力市场,持续拓展了一些重点市场。其中,沙特市场现有钻机数量约占该国陆上钻机总量的三分之一,是沙特阿美公司最大陆上钻井承包商;科威特市场现有钻修机市场占有率约为43%,是科威特KOC公司最大陆上钻井承包商;厄瓜多尔市场现有队伍22支,新签SACHA油田钻完井总包等项目,有效带动了测井、录井、固控、钻井液等多项技术服务均衡发展,是厄瓜多尔市场最大综合服务承包商。
发挥平台作用,促进“抱团式”出海。作为中国石化开发海外石油工程服务市场的平台和对外窗口,国工公司积极发挥“大船带小船”作用,利用各种机会、抓住一切机遇、调动一切资源,推介推广中国石化优势产品和国产成熟设备,全方位助力“中国制造”出海。长城润滑油在沙特、尼日利亚和科威特市场的销量持续增长,2022年累计推广使用各类润滑油比上年增长30%。江钻钻头与科威特KOC签署5+1年合同,成功进入中东高端市场。科威特市场先后引进国产封井器、顶驱、丛式井钻机和四机公司钻机,截至2022年底,设备配套国产化接近100%。今年7月份,成功助力易捷卓玛泉出口科威特。
严抓安全生产,保持优异安全业绩。长期以来,国工公司致力于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境外HSSE监督管理制度和HSE体系文件,积极组织各境外单位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强化直接作业环节风险管理,有效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全力做好高风险国家公共安全管理,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局面,连续9年未发生上报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累计获得壳牌、道达尔、沙特阿美、KOC等业主颁发的安全奖牌和表彰939项。具有连续5年以上无LTI表彰的21支井筒队伍均分布在沙特、科威特、厄瓜多尔等“一带一路”国家。
立足回馈当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坚持尊重当地宗教信仰、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构建和谐社区关系,促进文化融合,获得了资源国政府、业主、合作伙伴以及主流媒体的广泛认可,树立了“SINOPEC”有实力有责任有亲和力企业形象。国工沙特分公司培训中心累计培训沙特籍员工4万人次,有效提升当地人员技能、促进就业,被评为“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在厄瓜多尔遵守亚马逊热带雨林高标准环保要求,实施清洁绿色钻井,获厄瓜多尔国家环保部表扬信。
审势而行,十年海外发展成果带来许多宝贵启示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国工公司过去十年的发展,搭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发展的经验更应深刻总结。
“一带一路”带来的政策优势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一带一路”建设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得到沿线国家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持,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2013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层频繁互动,签署了一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重大项目,中国石化积极参与其中,以能源领域合作作为重点,推动炼化工程、石油工程等产业加快“走出去”服务沿线国家步伐。这些政策机遇,为石油工程海外业务发展开辟了广阔发展空间。
技术和装备优势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硬实力。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优势是依靠自身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强大市场竞争力。以国工在科威特市场的发展为例,截至2022年底,国工施工的平均每口井比KOC设计的建井周期提前3-5天,相当于为其额外作业400口生产井,每天增产原油60万桶。另一方面,国产石油装备质量过硬、性价比高,与国工组团出海,大幅增强了石油工程服务的商务报价竞争力。
坚持与国际接轨、对标国际一流是适应市场、赢得竞争的现实需要。国际市场不是练兵场。与国际接轨,是思维理念、工作方式、风俗习惯的全面接轨。长期以来,国工积极推进国际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市场开发、项目管理、支撑服务、绩效考核、财税管理、队伍建设“六统一”管理机制,配套完善了投标、报价、合同、安全、资金、财税、考核、雇员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源于这一系统流程的搭建和各项细节的管控,石油工程海外各项风险基本得到有效管控。
国有企业特有优势是高质量“走出去”的坚强保障。近十年来,一大批优秀的央企、国企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坚持党的领导,优化公司治理,为中国企业积累了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核心能力。国工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了凝心聚力作用。在海外疫情期间,一大批优秀党员挺身而出,冒着被感染风险,放弃倒班休假机会,统筹开展物资供应、后勤管理、宣传教育、隔离检测等重点工作,确保生产平稳和防控措施落实。境外党工委全程组织督办包机倒班工作,先后组织沙特、科威特包机倒班22架次,无人员感染,受到集团公司党组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乘势而上,全面迈向石油工程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集团公司2023年度工作会议、国际化经营研讨会、年中工作会等重要会议上,集团公司党组对国际化经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工公司将紧紧抓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全力推动石油工程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全力建设海外经营发展“主阵地”。以“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市场为主阵地,统筹各种市场资源,持续巩固重点市场,积极培育潜力市场。在沙特、科威特市场,以优异的施工业绩推动市场开发,确保钻修井机动用率90%以上,全面夯实海外发展“基本盘”。在厄瓜多尔市场,加强与川庆钻探、斯伦贝谢的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阿尔及利亚、泰国、乌干达、玻利维亚等市场,紧跟所在国油公司勘探开发计划,挖掘项目机会,实现资源均衡配置。
全力打造海外市场竞争“制高点”。聚焦高质量发展模式,持续稳固陆上钻修井常规优势业务,积极开拓钻井大包、压裂、定向井、海洋钻井等高端市场,加快固井、钻井液、测井等业务发展,逐步实现中低端和高端占比相对合理的业务层次,努力实现从劳务型输出到资本、技术、管理型输出转变,推动公司向“工程大包+技术服务+油藏运营”一体化综合承包商转型。
全力筑牢海外风险隐患“防火墙”。坚持系统抓、抓系统,查隐患、抓整改、重防范、促提升,严格抓好境外安全、疫情、合规、财税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全面推动海外风险防范机制落实落地,全面提升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坚持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海外项目风险防范全过程,充分发挥“把管促”作用,推动海外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海外风险防范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全力搭好海外人才成长“大平台”。深入实施“远航工程”,加快培养培训一批专业能力突出、英语水平过硬、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的专业化人才。聚焦海外“本土化”,坚持“人才国际化、用工当地化”的用人导向,加快探索建立灵活高效引才引智机制,形成人才构成国际化、人才使用国际化、人才评价国际化的良好局面,为石油工程海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