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3-12-14 08:07
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锻造新质生产力,立足“三部一中心”定位,踔厉奋发、笃行实干,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担当上游战略科技力量中争上游、当表率,在推动企业数智化、低碳化转型上立新功、创佳绩。
郭旭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九江石化,勉励我们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们做好上游科技创新工作增强了信心、注入了动力、提供了遵循。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作为上游科技创新主力军,将沿着总书记指示的方向,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锻造新质生产力,立足“三部一中心”定位,踔厉奋发、笃行实干,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担当上游战略科技力量中争上游、当表率,在推动企业数智化、低碳化转型上立新功、创佳绩。
要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上游高质量发展。勘探上,聚焦上游资源接续问题,围绕重点领域,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强化技术协同一体化攻关,支撑资源拓展、战略突破与规模增储。围绕深层超深层、陆相页岩油与新区新层系页岩气等领域,加强富集规律和勘探潜力研究,优选有利区和有利勘探目标。聚焦中西部四大盆地、海域、非常规等重点突破领域,加强战略新层系、新类型的综合研究,以区带和成藏为核心,全力抓好“万米井”、风险井论证部署工作。围绕常规油气七大增储方向和非常规油气四大增储领域,开展研究评价和技术攻关,支撑油田高效勘探评价部署和规模增储。
开发上,聚焦上游开发面临的关键问题,加强技术攻关,有效推动原油增产增效、天然气上产创效。强化未动用储量评价及动用技术研究、采收率技术研究,助力塔河稳产、顺北上产。深化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规律认识,完善大孔道数模技术,开展精细注水典型示范区建模数模工作,助力老油田采收率大幅提高。深入研究油藏描述方法和复杂介质流动机理,攻关体积开发技术,支撑东部厚层页岩油开发。持续开展酸性气藏微观流动机理研究及开发潜力评价,有效支撑普光气田、元坝气田稳产及川西气田上产。围绕东胜气田、大牛地气田等稳产上产,持续开展储层预测与甜点评价技术攻关,编制开发及调整方案,提出井位建议。持续做好CCUS技术、储气库关键技术和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攻关,支撑和引领上游高效开发。
要坚定不移攻关数智化关键技术。我们将牢牢把握智能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将数智化转型作为建设一流研究院的强大引擎。加强数智化转型顶层设计,做好勘探开发业务及页岩油气、超深层等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总体设计,形成油气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加强数据治理,积极推动上游勘探开发数据汇聚和共享,为数据深度应用奠定基础。加大主流软件国产化研发力度,统筹内外部研发力量,抓好智能化地震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软件、新一代地质建模数模一体化工作平台等系统研发。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攻关智能化储层预测和地质建模方法,实现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智能化升级;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勘探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对勘探开发规律和部署决策的智能化分析和判识。
要坚定不移攻关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研究院人才和技术优势,大力布局绿色低碳技术,助推上游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CCUS技术攻关。加快研发高性能捕集溶剂,攻关管输及压缩注入装备,扩大二氧化碳驱油封存应用规模,重点部署“CCUS+新能源”“CCUS+氢能”“CCUS+生物质能”等前沿和储备性技术攻关,为下一步集群化项目运行打好基础。针对深层地热、干热岩利用,开展地质工程换热一体化系统、新型热储开发方式等技术布局。积极布局多元储能技术,充分利用闲置地面空间与设施,大力发展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等多元储能技术。积极开展油气共伴生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利用上游技术优势,积极探索氦气、铀、锂等油气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努力打造上游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副总地质师、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