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4年第6期 时间:2024-06-12 10:51
杨守娟
近年来,随着传媒行业的变革转型加快,新闻传播实践复杂的关系特质日益凸显。作为媒介环境变革的重要动因,数字技术驱动下的融媒体平台建设与技术赋能的内容创新生产,日益成为传媒生态进化选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中国石化报社(以下简称“石化报社”)连续开展“融合创新年”“融合提升年”活动,聚焦“打造央企领先的融媒体中心”,聚力推动新闻宣传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心工作、党建工作、改革管理提升,以及媒体与媒体等方面的融合创新。年初制定方案,明确融合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年中检视,年底考核,各媒体平台在总策划下,结合自身特点,向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打造全媒体内容新生态,通过持续抓、深入抓,媒体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已构建起全媒体矩阵。
2023年,石化报社大力推进媒体融合,不断拓宽传统渠道,持续发布优质内容。其中,中国石化微信公众号粉丝全年净增148.6万人,10万+文章超228条;中国石化报微信公众号粉丝量增幅75%;中国石化微博阅读量2.3亿次,互动总数93.23万,创作视频938条,累计播放量610万+,13篇微博阅读量超过100万+,登上微博热搜榜4次;短视频全网粉丝量突破400万人,增幅20%,全年全网流量7亿次。
聚焦内容为王,打造爆款作品
不管技术风口如何转向、媒体融合和媒体智能化进程以何种方式推进,优质内容生产都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核心优势。石化报社结合集团公司“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创新发展、打造一流”主题行动,重点实施好“传播力提升”行动,以“严细实”作风,把镜头和笔触对准一线,充分挖掘石化新闻这座“富矿”,将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的“大写意”,通过精致的“小工笔”,书写增产保供的新成效、改革转型的关键招、科技攻关的新探索、精准管理的实招法、党建创新的新案例、先进典型的好故事。
随着全媒体融合转型步伐加快,传统新闻业中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运作模式也在技术嵌入下有了更多参与主体,新的内容生产理念与互联网式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时代,爆款作品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是媒体内容质量和传播能力的综合体现。爆款作品的本质是传者与受者形成最大公约数,是双向奔赴的高效传播—传者将信息送达最多用户,受者得到最大信息满足。精品爆款内容不仅能形成强烈的记忆点,提升用户忠诚度,而且能展现媒体单位策划包装制作的综合实力,构建竞争护城河。在运维新媒体的过程中,石化报社通过紧贴热点、强化包装、技术创新、联动传播等四个维度寻找“最大公约数”。
坚持策划先行,以“专业新闻+真情实感”讲好石化故事、中国故事,将正能量做成大流量。2023年“五一”假期,“深地一号”直播关注人数超2.3亿人,#亚洲最深井在塔里木盆地开钻#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三位,中国石化媒体矩阵全平台发布内容超百条,总阅读量超2000万次;2023年11月,参与跃进3-3XC试产报道,自有全媒体发稿90余条,微博话题#中国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阅读量8039.6万次,登上热搜榜第三位,话题#亚洲最深井获高产油气流#阅读量6495万次。网民评论正向积极,“每项了不起的成绩背后,都是无比艰辛的付出”“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大突破”。
强化科学普及,以“硬核内容+创意玩法”做好石化行业知识推广,丰满我国创新发展的羽翼。短视频平台相继推出“石油从哪里来”“大话加油”“深地一号”“气从哪里来”“硬汉石油”等20多个主题策划系列视频,其中“加油枪抖一抖是为了省油吗”播放量超过1亿次。
创新话语表达,以“新鲜内容+鲜明个性”贴合目标用户的文化特征和接受偏好,赢得用户关注与青睐。2023年2月,中国石化喊话《流浪地球2》、展示央企科技实力的微博阅读量达283万次,转评赞1.35万次,话题#你们负责想象,我们负责将科幻变成现实#阅读量超2.3亿次,话题#国家队团建式喊话流浪地球#阅读量1.8亿次,相关内容相继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2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转发。
搭建融媒体矩阵,形成聚合效应
石化报社将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作为“十四五”重大工程,要求聚焦“打造央企领先的融媒体中心”,锚定“党报品质、行业标杆”,做强主阵地、挺进主战场、用好主渠道,聚力提升“精准报道、精彩呈现、融合传播、价值服务”水平,旗帜鲜明“为中国石化鼓与呼”,并明确了“全面加强优质内容供给、倾力打造移动传播体系、做强做优媒体宣传策划、切实加大开门办报力度、持续强化先进技术应用、加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八个方面重点措施。
为充分将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和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激发出来,石化报社打破纸媒和新媒体内容供给壁垒,所有重大项目、重要决策、重要会议及重大人事变动信息,新媒体必须当日推出;所有编辑记者采集的音视文图,必须同步向新媒体提供;所有选题策划活动,新媒体记者编辑必须参与;所有重大活动,必须实现融媒传播;对同一题材内容,新媒体负责快速、交互、多元传播,传统媒体负责严肃、深度、精细传播,各司其职、各美其美。在海量内容保证下,石化报社融媒体集群实现持续高产优产,用制度保证媒体融合传播。
石化报社发挥专业媒体特色优势,统筹优化新媒体账号,加强各媒体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相互赋能、同频共振、融合互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与媒体管理、人员管理的融合。
石化报社以《中国石化报》《中国石化》杂志等纸媒和电视媒体为依托,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大势,积极构建新媒体平台,建成中国石化新闻网、石化新闻App等自有新媒体平台;入驻微博、微信第三方商业平台,打造中国石化报微信公众号、石化V视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账号。目前,石化报社已形成“报、刊、台、网、端、微、屏”为一体的融媒集群,持续增强新时代企业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同时,石化报社运维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新媒体账号,覆盖微博、微信、抖音、快手、推特、脸书等国内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以广大消费者和利益相关方为目标读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新媒体账号与石化报社媒体形成差异,围绕中国石化上中下游及科研等主营业务,向消费者发布实用科普、优惠信息、价值服务等内容,增强消费者、利益相关方对央企的认可度。
创新技术赋能,加速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迅猛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加快重塑,已经由以前的“人找信息”飞速发展到现在“信息找人”的“求关注”时代。
随着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智能技术成为决定高水平高质量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建设的关键,许多依靠技术支撑的内容形式、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块也展现了更多的变化与可能性。石化报社致力于在“融”“深”“新”三个方面下功夫。
在“融”上下功夫。紧紧抓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8K超高清等新技术带来的发展契机,建立覆盖短视频、国际传播、石化杂志的多方融合平台。石化报社认真研究各个平台特点,对每个账号的粉丝人群进行画像,一号一策制定传播方案,增强传播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编辑记者按照媒体特点,将每日生产的优质内容分门别类,向相应平台供给。
在“深”上下功夫。深化头版头条建设,深挖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发展空间,持续向权威、深度、专业媒体和核心期刊迈进。近年来,石化报社坚持纸媒与新媒体并重,做强要闻、做深专题、做精电视新闻。同时,加快引进、培养和使用适应媒体融合的新闻宣传人才,通过多媒体联合采访、多岗位历练、挂职锻炼和同行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在新机制下,一批新媒体创新团队孵化而出,包括融媒体创新工作室团队、石化V视科普团队、“大话石油”视频团队、漫画创作团队、石化主播团队、海报团队等,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全新打造的石化新闻App,操作简便、界面清晰,新增智能推送功能,设立海外传播频道,有效提升全媒体智能化水平,实现新闻产品个性推送、精准高效触达用户,提高新闻作品到达率和读者黏度,实现用户优化体验的运营闭环。
在“新”上下功夫。网、端、微、屏等媒体创新产品形态,打造更多“年轻态”融媒产品,让主流声音既接地气,又能“破圈”,以多向聚合提升石化媒体的影响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赋能内容创作,顺应分众化、可视化、互动化网络传播趋势,让新闻宣传更富时代感和吸引力;大力推动方法创新,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用多样化、立体化传播手段,打造强势主流舆论;大力推动机制创新,不断释放新闻宣传工作的乘数效应,使石化新闻宣传更富生机、更具活力。今年以来,石化报社充分运用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XR(扩展现实)等技术,精心策划创意产品,变革内容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用融合创新的技术手段把行业动向和专业知识做成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新颖的新媒体产品,进一步推动媒体智能化转型。
作者系中国石化报社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