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高质量发展

为构建国际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贡献石化力量

来源: 时间:2024-06-12 10:57

戴立起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国际合作部总经理

中国石化充分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势,在油气和炼化投资、国际贸易、石油工程和炼化工程服务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石化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对全球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清晰描绘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未来蓝图、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为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年来,面对国际局势超预期变化、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衰减的严峻形势和地缘政治波动加剧、油气价格宽幅震荡的复杂局面,中国石化紧紧抓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机遇,创新竞进、主动作为,国际合作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构建国际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贡献了石化力量。

国际能源合作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坚定扛稳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一是构建全球油气资源供应保障基地。截至2023年底,中国石化在23个国家(地区)投资44个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累计权益油气产量5.44亿吨油当量。在8个国家建成百万吨规模以上的油气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油气并举、海陆兼顾、常规非常规多样化的境外油气战略布局。二是构建全球油气贸易资源池。为确保稳定能源供应,中国石化持续加强与资源国、供货商的战略合作,推动油气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从35个国家进口原油,主要分布在中东、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等地区;从12个国家进口LNG,主要分布在亚太、中东和远东地区,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着力推动国际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中国石化充分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势,在油气和炼化投资、国际贸易、石油工程和炼化工程服务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大力推进LNG一体化新项目,先后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北部气田扩能项目一期(NFE)、二期(NFS)一体化合作协议,包括为期27年的LNG长期购销协议和上游参股协议,在卡塔尔初步形成百万吨级权益油气基地。聚焦重点国家,稳步推进存量油气项目开发,推动重大勘探发现投入商业开发,促进资源接替和权益产量提升。与沙特阿美公司合资的延布炼厂生产运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累计提供1.43亿吨清洁油品。成功进入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目前境外零售网络布局已覆盖新加坡、泰国、斯里兰卡。

积极履行企业海外社会责任。中国石化以“为美好生活加油”为企业使命,践行“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的品牌承诺,积极履行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坚持依法合规纳税,坚持本地化用工、本地化采购,坚持国际安全、健康和环保标准,尊重当地传统和文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在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就业民生的同时,树立了良好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为构建美好世界和美好未来贡献了石化力量。中国石化持之以恒践行全球企业公民责任,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授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最佳实践”荣誉。

2016年,由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合资设立的沙特延布炼厂正式投产。这是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80亿美元。经过多年发展,延布炼厂已逐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以技术为牵引、以管理为支撑的国际化管理模式,成为我国石化产业“走出去”的样板项目,生产运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图为延布炼厂聚烯烃装置。  炼化工程公司/供图

准确把握国际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地缘政治博弈激烈,国际局势持续复杂变化,国际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展机遇和动力方面,地缘政治局势变化改变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欧洲制造业对外投资布局加快、显现外迁迹象;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合作终止,能源战略重心东移;中东地区大国战略自主性增强,对华合作需求上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背景下,东南亚区域炼化业务的成本比较优势更加凸显;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市场。不断演化的世界能源产业格局和中国产业、市场发展环境,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空间。

面临挑战和压力方面,国际化业务拓展难度加大。国际大公司抱团趋势更加明显,大幅增加境外优质油气新项目的获取难度;交通运输领域电动替代大势所趋,境外销售网络投资价值需要从“加油+”上深入挖掘;境外化工方面具有原料优势的项目机会受到挤压,复杂的国际形势导致并购高附加值和科技密集型化工材料公司的机会捕捉难度增加;随着国家全面开放政策力度加大,外方寻找境内合资伙伴的选择性增多,我方获取第三方技术及开展境内合资合作难度加大。

持续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石化将紧密融入国家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和RCEP等国际合作平台和机制,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好中国石化既有的人才基础和伙伴网络,持续深化国际合作,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提升中国石化对全球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聚焦“一带一路”重点地区,积极寻找有规模、有潜力、性价比高的优质资产,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依托与国际石油公司、重点国家石油公司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紧盯释放出的大项目机会。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大势,重点关注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资产,大力推进LNG一体化新项目,持续落实LNG长期资源。利用中国石化在市场、贸易、炼化业务上的优势,探索以中下游合作带动上游合作实现突破,努力推动国际化经营“组团出海”,发挥集团一体化优势。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统筹境内、境外进行全球产能配置。以夯实成本要素优势和提升产品性能为目标高质量“引进来”,以全球资源对接全球市场为目标高水平“走出去”,以境内产能置换境外要素禀赋优异地区产能。围绕集团整体价值,贸易和市场先行,轻资产发展To C销售业务,带动投资一体化发展,推广中国石化品牌,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以国际贸易为纽带,做大基本盘,将国际产能、国际市场联系起来,提升中国石化的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重点把握全球能源转型大势发展大势,创新开拓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和绿色低碳项目,引领氢能产业链发展。牢牢把握以氢能为牵引的新兴能源和资源,瞄准中东—北非等地区的清洁能源基础尝试布局新能源业务。探索开展地热能、太阳能等领域国际合作,继续推进生物航煤国际合作。通过积极推进与壳牌、巴斯夫、宝武CCS联合研究,共同拓展商业化脱碳路径,带动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发展。

( 责任编辑:宋玉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