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能源至净 高端清洁油品为美好生活加油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4-10-10 09:00

能源至净,生活至美。

为美好生活加油,是石化人的使命和荣光。中国石化始终引领我国油品质量升级,从“国一”到“国六”,从跟跑到领跑,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用十几年时间走过欧美国家三十多年的油品升级路,油品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始终引领我国生物燃料研发应用,“地沟油”华丽变身中国1号生物航煤,飞越山海,开启绿色航空新里程,带动全产业链向绿色低碳转型。

山河巍巍,路网纵横。船行车驰,串联中国。

作为世界上机动车产量和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中国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油品质量升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

从21世纪初起步,中国石化始终走在我国清洁油品发展前列,率先启动油品质量升级工作,累计投入超4000亿元主要用于支撑引领我国成品油质量升级,推动我国成品油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三十多年的成品油质量升级之路,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2000年,中国全面改产无铅汽油,“国一”排放标准正式出炉,首次对油品中的苯含量、烯烃及芳烃含量提出限值,拉开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换代的序幕。

从2000年的“国一”到2019年的“国六A”再到2023年的“国六B”标准,汽油中硫含量降低99%,烯烃含量降低57%、苯含量降低68%,柴油中硫含量降低99.5%,多环芳烃含量降低36%。

油品质量升级的第一道难关,既要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又要确保辛烷值不会损失。针对这一难题,石科院攻关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IP技术(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工艺技术),成功实现了降低烯烃含量和增加辛烷值的双赢。

2002年,世界首套MIP工业装置在高桥石化一次开工成功,随即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为此后我国油品质量升级铺平道路。

两年后,“国二”标准车用汽油推向市场。也是这一年,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石化的承诺更进一步,将向北京提供对标“欧四”标准的成品油,硫含量指标远远优于当时施行的“国二”标准。

为攻克深度脱硫难题,中国石化将目光投向美国康菲公司开发的S-Zorb技术(催化汽油吸附脱硫技术)。这一技术具有脱硫程度高、辛烷值损失少、能耗低等优点。然而,彼时S-Zorb技术在全球只有4套装置,平均运行周期仅为3个月,经过慎重考虑,中国石化顶着巨大压力引进了该技术。

面对堆积成山的英文手稿,S-Zorb技术接收设计团队通宵达旦地翻译、换算、钻研,塔器不知爬了多少回。2007年6月,国内首套120万吨/年S-Zorb装置在燕山石化投产,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了比肩“欧五”标准的超低硫汽油。

油品质量跃上新台阶,新一代S-Zorb技术创新团队乘胜追击,历经两年呕心沥血,国产化升级换代后的S-Zorb装置面貌焕然一新,运行周期短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此后数年,30多套S-Zorb装置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新一代S-Zorb技术与MIP技术深度耦合,成为我国清洁汽油生产的核心技术手段。

2017年初,“国五”标准在全国范围实施,油品升级剑指更高的“国六”标准。同年10月,中国石化在北京、天津及其他26个城市的加油站,提前3个月完成“国六”油品的升级置换。

2021年12月,中国石化在北京500多座加油站、5座油库提前55天完成“京六B”油品置换,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2023年的第一缕晨光,宣告我国汽油全面进入更清洁环保的“国六B”时代。

车轮飞驰,不觉经年。从“国三”到“国六”的10年间,中国石化累计建成投用95个项目,在全部炼油企业完成技术升级改造。同时,中国石化深度参与国家标准的建立和制定,为我国油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美好生活不止于此,中国石化生物航煤产品获得亚洲首张全球RSB可持续认证,使我国成为全球第4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

纵目大海,中国石化是全球最大低硫船燃实体供应企业,助力国产科考船极地破冰,首艘国产大型游轮乘风出海,驶向未来。

仰望苍穹,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全面战略合作伙伴,长城润滑油护航中国航天60余载,问天探月,逐梦霄汉。

今天的中国,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中国石化勇担强国使命,坚定推动我国炼油工艺绿色转型,28家炼油企业、3万座加油站,每年提供1.88亿吨清洁油品,源源不断地为前进中的中国注入澎湃动能,支撑一项项大国工程圆梦当下,向着光荣与梦想,再赴远征!

本版文图由洪晨曦 易 漾 胡 漪 支咪咪 许华泰提供

独辟蹊径 油品质量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深耕催化裂化技术领域36年,很荣幸能够讲述汽油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的汽油是我们重新调配还原的,颜色很暗,像酱油,味道也很不好闻。而我们中国石化今天生产的“国六B”汽油,清澈透亮,对标欧洲标准。

我们用十几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十多年的油品质量升级之路。但是,走过的人都知道,这条路并非坦途。

汽油质量升级主要是降低烯烃和硫含量,保住辛烷值。可实际生产中,当我们降低汽油组分里的烯烃时,就会损失辛烷值。所以,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

但是面对我国经济和环保并重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我们答题人不能做选择题,鱼和熊掌我们都要。

当时我在石科院主要研究催化裂化工艺。我们团队立足于催化裂化工艺创新,从基础理论入手,打破传统观念,开发出具有两个反应区的新型反应系统的催化裂化技术,将烯烃最大程度转化为异构烷烃,既降低了烯烃含量,又确保了辛烷值。石科院、高桥石化、广州工程公司联合成立项目组,全力攻关。2002年2月,世界第一套MIP工业装置开车成功,汽油烯烃含量达到上海车用汽油标准。这就是我们首创的MIP技术,随后持续创新迭代,并与脱硫技术、渣油加氢处理技术集成,开辟了中国独有的炼油技术路线,翻过了高标准汽油生产中最高、最难的大山。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过20多年发展,目前应用MIP技术每年加工原料油超1.2亿吨,占了全国催化裂化装置总量的70%以上;20多年来累计生产汽油6亿吨。MIP技术经受住了时间和市场的考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高效加工劣质重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我国催化裂化工艺已经走过了辉煌的70载,实现了颠覆性的变革。我们要从跟跑的“答题人”,转变为领跑的“出题人”,围绕国家和市场的需求,出真题、出好题,站在科技的最前沿,引领世界潮流,让其他国家向我们看齐。

我有这个信心和决心,与大家一起继续跋涉科研无人区,做出新的成绩,再创新的辉煌。

(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