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高质量发展

投身改革行动闯出技术先导型企业专精特新夺冠之路

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2期 时间:2025-02-17 16:39

郭朝辉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改革亮点: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科改行动”为契机,聚焦“专精特新”发展路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产研协同科技创新,培育打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成长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院大陆架公司”)在2020年“科改示范行动”之初,就积极投身改革行动,锚定创新主线,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智能制造、支撑保障“四新”举措,勇当排头兵、先行者和示范军,闯出一条技术先导型企业发展的专精特新夺冠之路,成为我国石油工程领域“创新创业创品牌”的标志性企业。

聚焦“特新”引领力,打造科技创新新优势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生存与发展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工程院大陆架公司聚焦油气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始终专注于石油工程井筒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科技管理方法、深化产研协同,努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提升原始创新策源力。坚持“产品指向、价值引领、客户至上”理念,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202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3768万元,经费支出平均增长35.4%以上。围绕“两深一非”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对井筒完整性和井下工具可靠性的更高要求,革命性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2024年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同比翻倍,并取得首个美国专利授权。

突出集智攻关提效能。构建以集成产品开发理念为基础,以参数化和数字化设计为支柱,以最少的内部多样化实现最大的外部多样化的“1+2+N”立体协同产品研发体系。重新构架管理流程,完善研发创新管理平台,深化产品数据管理(PDM)和制造工艺管理(MPM)系统应用,提升了数字化研发管理能力和工艺设计效能。

做大协同创新“朋友圈”。借助工程院本部研究中心及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在材料、分析、工艺等方向开展深度合作,攻克5项核心技术。成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攻克超深层油气井下工具技术难题,完成技术迭代升级。推行小组制单元攻关模式,协同创新推进产品研发,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支撑了“深地工程”和万米深井等国家重大工程。

聚焦产业支撑力,打造成果转化新模式

工程院大陆架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引领、质量第一、转型升级,闯出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之路,探索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新模式。

积极布局拓展新领域新赛道。公司紧跟绿色低碳发展大势,积极拓展新型储能领域、布局抢占新赛道,研制开发了耐高压防腐型井下工具、CCUS封隔器和压缩空气储能封隔器等新技术产品,在国家储气库群建设中广泛应用,形成规模效应。

构建全域市场营销网络。紧密结合客户技术需求,将技术与服务迁移,为西北、华北、西南等油气区一线驻外基地提供便捷服务。在海外,制定“立足沙特、辐射中东、拓展全球”的发展思路,建立了沙特维保基地,技术推广人员常驻中东市场,产品远销中东、中亚、美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陆架&SHELFOIL”品牌影响力与“一带一路”实现同向延伸。

强化区域一体化技术支持。建立“市场+技术+制造”一体化技术支撑专家团队,建立API Q2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和区域技术服务数据库,打造“一域一库、一井一策”精品技术服务支撑模式,实现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井精准技术支持全覆盖。构建“以服务带产品”的营销策略,高性能、定制化井下工具产品遍布“两深一非一新”重点领域,近3年市场占有率都达75%以上,高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聚焦“专精”驱动力,打造智能制造新范式

围绕绿色智慧数字化发展目标,工程院大陆架公司深化“点线面体魂”精益生产管理理念,打造核心零部件“黑灯”工厂示范线,分步构建井下工具智能制造生态。

建立高效精益生产模式。针对上游“四提一降”和科研中试及市场订单“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特点,公司开展从接单到交付的流程再造,建立了一套“准时化”高效生产运行模式,实现生产等待时间减少30%。在产品设计、工艺转化、计划排产、智能化产线建设等各环节深化精益生产管理理念,提升井下工具智能制造生产线精益水平,关键工序改善提效60%。

推动智改数转提速进阶。初步建成单元作业自动化、流程管理信息化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实现人员减半、产量翻番。建设“线边立体仓库+WMS管理系统+AGV运输车”井下工具智能制造生产线物流系统,提升产线流转效率30%以上。推行全员生产维护(TPM),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中国联通联合推进公司“5G+数智工厂”建设,启动AAA级两化融合贯标,公司数智化转型成果获评“山东省智能制造场景”。

加快数智化工厂建设。建设营销(CRM)和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从发现商机、询报价到订单生产、物流配送和技术服务的全过程管理。建设科研项目管理平台,推进基于模型的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平台建设,研发设计效率提升35%。全面推进ERP/MES/WMS等应用平台与设备联网系统的集成和深化应用,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设备综合利用率(OEE)等关键业务能力。构建集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和服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远程可视化决策指挥中心,实现生产经营“一屏尽览、实时互联”,公司获评山东省“数字晨星工厂”。

聚焦创新内生力,打造支撑保障新机制

工程院大陆架公司完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机制,构建“分类+定向”的人才成长新路径,瞄准研发和营销两头,完善市场化改革和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创效活力,铺就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快车道。

建立运行高效的治理体系。构建结构合理、高效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形成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专家型董事会结构。全员围绕生产经营任务差异化定指标、定任务、定激励,压实各层级经营创效责任,创新创效活力有效提升。

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竞争上岗和轮值管理岗位等制度,严格考核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近3年调整、退出比例分别达11.9%和2.2%。开展以增量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激励“组合拳”,落地实施岗位分红,通过实施差异化精准激励,关键岗位收入提升50%以上,员工创业绩争效益的氛围显著增强。

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发挥高端人才对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支撑作用,通过“柔性引才”方式大力引进完井工具、工艺技术专家和复合型技术支持人员,形成技术、市场集聚效应。优化人才梯队建设,畅通形成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四个序列专家、技师等以上职级高层次人才成长通道。先后培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闵恩泽青年科技奖等11人次,其中连续3年培养3名山东省泰山领军人才,研发团队两次获评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

( 责任编辑:孙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