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2期 时间:2025-02-17 16:39
杜江波
中国石化集团(股份)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企改和法律部总经理
集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党组坚强领导下,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系统谋划、精心组织,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各项重点改革工作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党组坚强领导下,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系统谋划、精心组织,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各项重点改革工作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年至2022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年至2025年)历年考核中名列前茅,2023年取得央企第一。
强化政治引领,把准谋实全面深化改革方向
坚持高站位组织谋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集团公司全面对标对表《决定》部署要求,制定9方面40条贯彻落实举措,与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体贯通落实。公司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每月组织专题会议督进度、抓协调,带头下沉一线督重点、抓落实,组织开展“改革政策送基层”活动,在《中国石化报》开辟“一把手谈改革”专栏,凝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广泛共识。
坚持高标准建章立制。建立改革台账评估机制,按A、B、C、D四档评估把关,防止措施泛化。实施“红黄绿”运行机制,对进展滞后的及时警示约谈。将改革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年度和任期绩效考核,纳入党建考核、党组巡视、专项审计,严考核、硬兑现。建立重点企业帮扶机制,根据上年度改革成效明确重点帮扶对象,量身定制针对性措施。用好国务院国资委联建互助机制,作为组长单位组织6次联建互助活动,推动互学互鉴、比学赶超。建立基层联系点机制,推动改革理念向下穿透、改革成果贯通基层。
坚持高质量示范引领。镇海炼化、北化院、催化剂公司、德州大陆架公司分别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双百”“科改”标杆企业,改革示范和突破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经验,多篇经验材料在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简报、微案例刊发。在全系统评选改革先进单位、先进管理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引导干部员工做深化改革的忠实拥护者、坚定践行者。
聚焦“三个作用”,扎实有序推动功能性改革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机制,提升产销研用结合力度,构建面向市场的快速研发体系,充分发挥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作用。健全公司科技委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加强科技研发战略布局,建立健全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十条龙”“大兵团”等攻关模式,近3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6.5%。电动压裂装备、航空润滑油、液体橡胶、电子级氦气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老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CCUS技术、芳烃成套技术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成立广东高端材料研究院,加快建设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打造“科研特区”。充分发挥休斯顿研发中心、中东研发中心作用,与世界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放创新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提升“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发展的协同性。完善保矿权拓矿权机制,油气增储上产基础持续夯实。大力推进七年行动计划,健全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科技一体化机制,“深地工程”打开超深层油气宝库大门,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高效推进,2024年国内生产油气3578万吨、396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当量再创历史新高。加快建设“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炼化基地,镇海一期、古雷炼化一体化、九江芳烃、南港乙烯等一批标志性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跻身世界领先,乙烯权益产能升至全球第二。制定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投产,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组建。大力推动数智化改造,10家企业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九江石化获评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突破。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成立新能源、新材料等5个专项工作组,制定一揽子支持政策,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快速上升。全力做强化工新材料产业,EVOH等项目建成投产,POE、PVA光学膜等新材料加快布局,三大合成材料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不断提升。强化新能源专业化管理,引领地热产业发展,在海南打出我国最深地热科探井,地热供暖能力超1亿平方米、稳居国内第一。积极推进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投产,建成全球最大加氢站网络,打通6条氢能交通走廊,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正式揭牌,牵头组建央企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有序推动绿电业务发展,建成加油站配套光伏电站4913座。
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深化体制机制类改革
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将党组两个清单、“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董事会授权事项清单与内控权限衔接一致,实现各治理主体决策权限“一张表”运行、“一张网”运转。外部董事深度参与集团规划研究,重大决策提前介入,90%以上项目现场调研,全部项目会前沟通研讨、会上独立决策、会后跟踪督办,公司董事会连续5年获评“优秀”。聚焦解决直属企业“两套班子”高度重合、议事决策重复开会难题,分4类明确党委前置研究决策程序、规范清单执行,确保党委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职权有效运行。深化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分类明确建设重点。加强子企业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推荐+遴选”建设人才库,签订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对党组选(委)派的123名董事开展年度考核,推动提升履职能力。
健全完善新型经营责任制。符合条件的直属企业全部实行“一肩挑”,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全覆盖,经理层副职绩效差距最高超3倍。全面推进中基层竞争性选拔和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退出比例保持在3%以上。组织11家企业试点引进社会化用工,扩面实施新型学徒制,夯实技能人才队伍基础;深化人力资源池建设,近3年用工总量减幅13%,每年优化配置用工超2万人,市场化退出率居央企A级。完善薪酬总量决定机制,实施超额利润专项奖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备案制。对10个化工新材料优质项目试点实施销售利润提成、超额利润奖励等中长期激励,遴选两项科技成果试点赋权改革,极大调动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加快打造精干高效管理模式。强化集团总部战略决策中心、资本运营中心、统筹协调中心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实行全口径、全级次法人集中统一管理,近年来首次实现法人户数负增长。积极推进炼化企业压缩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能。规范“两头在外”贸易业务管理,明确贸易单位业务主体资格及业务范围,理顺国际化经营体制机制。在做精做优财务、人力资源、IT、党建、商旅五大共享业务基础上,将税务、档案等业务有序纳入共享,共享业务覆盖范围、承接量和服务广度持续扩大。
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聚焦形神兼备,打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对照国务院国资委最新考核要求和集团公司工作台账进度安排,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确保年底前高质量收官。
二是聚焦精简高效,持续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充分发挥“大共享”对深化改革的支撑托底作用,强化总部“三大中心”职能定位,进一步推进总部部门管办分离、职能融合。
三是聚焦协同发展,稳慎推进区域重组整合。总结岳阳地区两厂炼化一体化整合经验,研究推进同一区域关联企业整合事宜,发挥一体化协同优势。
四是聚焦活力效率,深入整治“大企业病”。出台简政放权指导意见,明确聚焦点和工作程序,调动总部和企业两个层面积极性。持续深化法人压减工作,研究整合重点企业内部机构,推行扁平化管理。
五是聚焦产销研用深度融合,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理顺直属研究院和企业研究院功能定位,强化统筹管理职能,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作用。
六是聚焦绿色低碳,推进部分企业转型发展。梳理集团公司有关单位在土壤修复、装置拆除、化工产品回收利用等方面优势,研究整合相关业务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七是聚焦资源共享,加强国际化业务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总部国际化业务经营统筹管理职能,优化境外机构设置。打造区域国家公司试点,探索建立国际国内矩阵式管理模式,统筹优化区域内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构建“大共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