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广东石油 杨应标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4-29 09:19

杨应标,广东石油中山分公司白石桥加能站站长。他18年坚持扎根技改一线,牵头成立杨应标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开展技改发明和科技创新,先后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为企业培养了10多名优秀的技师和青年后备人才。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中国石化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从“卡脖子”难题中闯出新路

研制油水分离桶,解决余油存储难题,每年节约近15万元的油罐车租赁费用;发明三头分线器,提升排空作业效率,创效超200万元,成为公司首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技术。杨应标不惧挑战,对待每一项研究课题都精益求精。

为解决尾气处理液加注困难的问题,他发明了尾气处理液加注器。有了这个装置,加注尾气处理液时不仅不费力,而且能随时开关,保证一滴不漏,产品销量获得显著提升。

从“单兵作战”到“群雁齐飞”

杨应标打破部门、县区和专业壁垒,牵头组建跨职能技改小组,带领团队展开技术革新攻关。该团队研发的油品高效回收装置在一线加油站推广后,实现了校验人员数量和校验时间的双下降。

2021年,杨应标团队又研制出了加油站密闭式接卸油油品质量外观检测装置,实现加油站接卸油环节油品质量检测全密闭操作,获得广东石油“粤油创e星”大赛“金星奖”。2023年,该装置在广东石油辖下2300多座加油站投入使用,每年可减少油气排放1460吨。

授人以渔,打造“技术铁军”

“只有多学技术才有出路。”通过“理论+实操+项目”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杨应标先后培养出近60名优秀技师和后备人才,工作室多位成员获得中国石化“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以及中山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依托“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杨应标创新工作室聚焦技术研发、员工带教及知识普及三大领域,系统推进专业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工作室创新成果累计创效超 4000 万元,成为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 责任编辑:蒋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