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上海石化 富小青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4-29 09:21

富小青,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仪表维修工、集团仪表维修工技能大师。扎根一线37年,他先后参与国家“九五”计划等重点项目和18个国际技术服务项目,累计不停车维修仪表10余次,为企业实现降本减费;研制出9套创新装置,保障北京冬奥会火种采集和火炬组装传递,获得2项国家专利授权;带领团队完成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线分析系统改进等多个攻关项目。

在上海石化,富小青是公认的“仪表神医”,从学徒工到集团公司技能大师,“毫厘之间见山河”,他用30多年时间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毫厘之间定乾坤

走进富小青的办公室,只见地上整齐摆放着几只待组装的折叠支架。“这是我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固预浸料线改进而设计的小工装,在碳纤维丝束涂抹树脂的过程中使用支架支撑,可以节省人力。”富小青兴致勃勃地介绍。

2024年,上海石化热电部锅炉联合装置6号炉出现排放流量多点比对差异大的问题,影响了环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富小青用PVC管、镜子、阀门自制的“防雾工装”,精准定位问题点,让环保数据恢复准确。这种“小工具解决大问题”的案例贯穿他的职业生涯。

“仪表就像工业体系的神经末梢。”富小青说。他带领团队完成48K大丝束碳纤维在线分析系统改造,用“空中加油”灵感设计防碳粉装置。仅2024年,富小青创新工作室就通过42项技改创效170万元。

从PTA到冬奥会

2005年,富小青远赴海外,将一套沉睡了15年的PTA装置“起死回生”,实现中国石化首次技术输出。2010年,他改进加氢反应器控制阀,延长催化剂寿命,创效数百万元。

但最让他自豪的是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富小青作为技术保障负责人,全程参与了冬奥火炬“飞扬”外壳研发、量产及火炬传递保障工作。

2021年10月,火种采集前夜,他每小时检查一次燃烧装置。“当火种抵达北京时,人群中传来了《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那个场景我永远都不会忘,那是我这辈子最荣耀的时刻。”这位硬汉工程师红了眼眶。

2022年1月,上海石化火炬团队开启冬奥火炬组装工作。富小青研制出9套创新工装,让组装省时省力安全高效,保障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采集和火炬组装传递,获得2项国家专利授权和中国石化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这种突破边界的创新力,源于他平日里的积累。办公室总堆满各种材料样品,笔记本记满设备原理图。“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是技术人永恒的驱动力。”富小青的眼中闪烁着专注的光芒。

播种创新火种

2015年成立的“富小青创新工作室”,如今已是6项省部级荣誉获得者。这里不仅是攻关基地,完成了碳纤维热塑预浸料线等多项改进,更成为人才摇篮,培养出全国仪表竞赛银奖选手。

“技能传承比个人荣誉更重要。”富小青建立“问题树”培训法,将30年经验拆解成多个案例模块。

2008年至今,富小青一直保持着写工作日记的习惯,每一本工作日记的扉页上都写着“加油”。他说,这是给自己的鼓励,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 责任编辑:蒋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