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4-29 09:18
郭建波,河南炼化炼油二部重整装置班长,特级技师。他带领工作室成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优秀操作法65项,攻克操作难题68个,实施操作优化83项,在优化重整氢气增压机运行等8个技术方面开展创新。获国家专利授权8项,取得省部级技术创新成果5项,帮助多家企业新建重整装置开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洛阳市河洛工匠、中国石化技术能手、石化名匠等荣誉。
5月12日一大早,河南炼化炼油二部郭建波正在设备与管网纵横交错的装置间穿梭着。提到郭建波,熟悉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在重整装置,只要有他在就安心了!”“他是重整装置的活地图,更是定海神针。”……
钻研:一定要干好重整
1990年,郭建波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洛阳石化连续重整装置工作。刚出校门的他,无论是拼学历,还是论资历,都得“靠边站”。然而,从小就有股犟劲、不轻易服输的郭建波并未气馁,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好重整。”
为摸透连续重整装置设备的“脾性”,郭建波四处收集资料,为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他每天泡在现场,走遍装置的角落,把装置的一点一滴都记在本子上,装进脑海中。两年间,他用于摘抄的笔记本摞起来超60厘米。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1992年连续重整装置开车前,郭建波已全面掌握了这套装置的生产操作方法,成为装置开车操作的主力。
2019年,重整装置停工大检修,整个装置的“大脑”都需要换掉,整合闭锁料斗和再生气干燥系统等复杂的控制系统也需要更新……眼看距离装置开工时间越来越近,厂家和设计人员却无法读懂控制系统程序,好多人都认为重整装置不可能按时开工了。
“既要按时开工,又要保证检修质量!”郭建波重任在肩。关键时刻,他带领团队白天在现场解决检修问题,晚上与厂家和设计人员一起研究原控制系统的程序。在保证原设计功能的情况下,他又组织厂家编制新程序,参与整合了整个控制系统,优化了操作界面。通过反复测试和优化,重整装置所有控制系统均按时间节点正常投用。
创新:重整装置跳动“中国心”
谈起工匠精神,郭建波一直有自己的诠释:“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应该创新的地方。”
2020年,中国石化重点创效工程——洛阳120万吨/年和中科炼化180万吨/年新建重整装置同时开工,如何驾驭这两套新建的连续重整装置,国内外同行密切关注。
作为重整装置的技能大师,郭建波在两个装置开工现场来回奔波。凭借几十年的积累,他潜心学习新技术、新工艺,认真分析影响装置开工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开工方案优化到开工关键步骤确认,从严把开工质量到严格执行开工统筹,从开工注意事项落实到重要节点控制,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最终,两套新建重整装置间隔11天,全部实现一次开工成功。
新装置开起来不容易,开好开出高效率更难,正常运行后,装置又出现了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综合能耗太大。
“没有经验,就自己创造经验!”郭建波说。
根据他提出的建议,C4/C5分离塔T202在合适范围内降压和低回流比操作,每小时减少2吨1.0兆帕蒸汽消耗,每年创效330万元。他带领团队优化重整催化剂提升和还原操作,每天节约重整装置催化剂消耗5千克,每年创效120万元;他和团队及时优化脱烯烃反应操作,每小时节省氢气100标准立方米,每年创效100万元。
一项项技术优化,为重整装置设备与技术国产化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奉献:我愿在这里扎根一生
获得了一连串荣誉后,郭建波总是被问到“以后有什么规划”,他的回答一如既往:“老老实实干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些年来,郭建波承担起技艺传承的重任,他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培训交流,结合重整装置出现过的问题和难题,从操作思路到方法,再到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一步步讲解,一遍遍实操训练,为重整装置打造出一支攻坚克难的技能团队。郭建波的徒弟,有的走上技术管理岗位,有的晋升为高级技师,有的获得省市劳动模范。
扎根一线35年,郭建波对设备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设备也是有生命的,琢磨它的脾气需要我们沉下去、再沉下去,千万不能像猴子掰玉米,心浮气躁。”
郭建波就是用心去感受这些机器的变化,一丝异样的味道、稍有差池的温度、些许细微的杂音,都逃不过他的感知。35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成功解决了重整装置一个又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