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4-29 09:16
庞刚,九江石化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他扎根生产一线30年,秉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钻研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不断探索、超越,带领团队完成技术攻关19项,优化改进技术20余项,在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省高层次C类人才、省双千高技能领军人才,中国石化精神文明建设标兵、技术能手等荣誉。
新装置的技术“大拿”
在化肥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九江石化前些年实施了“停肥制氢”的方案,将原化肥装置改造为煤(焦)制氢装置。面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挑战,庞刚主动要求参与新装置的筹备工作。
项目之初,他白天跟在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面学,晚上细心钻研设计资料。在装置的详细设计及“三查四定”阶段,他提出合理优化建议235条。装置开工前期,他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遍遍修改开工方案,不断推演模拟,最终节省了近500万元的开工费用。
啃下“老大难”,解决“硬钉子”
作为“庞刚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他先后完成19项技术攻关,开展20余项技术优化改进,使装置能耗下降6.01%,装置吨氢煤耗、综合能耗均排名同类型装置前列。
气化炉出口易结垢积渣是煤化工装置的通病,有的气化炉最短运行周期只有14天,庞刚提出对合成气润湿喷头进行创新改造的建议,降低了出口管线结垢速率,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结垢堵渣问题。单炉运行周期由平均70天提升至141天,最长运行达181天,创行业同类型装置最高纪录。
锁斗收渣系统振动大是同类型装置的老大难问题,庞刚提出“水锤”撞击导致振动大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锁斗系统逻辑,彻底解决了锁斗收渣时剧烈振动的“水锤”现象。
潜心节能创效,助力绿色智能
九江石化有机危废气化炉协同处置的综合利用由庞刚牵头,他将有机废物掺配比例由3%提升至15.1%,实现有机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综合利用,每年节约废物外委处置费用并增效1000多万元。
装置运行周期加长后,高闪系统超压问题尤为突出,庞刚团队实施高闪创新流程,一举解决了高闪系统运行瓶颈,每年节约低压蒸汽3万吨左右,创造效益400万元以上。
庞刚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利用煤制氢气化装置气化炉直达洗涤塔的事故线优化方案,节省气化装置开、停工时间2小时以上,降低了能耗和费用。
在气化炉烧嘴延寿改造过程中,庞刚小组从材料失效机理和产品功能上完善烧嘴设计,优化烧嘴结构、材料选择和工艺制造水平,将其使用寿命延长至200天以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