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石化新闻联播 中国石化报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5-04-29 09:17
黄计杏,中科炼化化工二部副经理,高级工程师。他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功开发出医用防护材料、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光伏膜料等产品,填补了中国石化华南区域产品生产空白。带领团队发现处理专项问题548项,实现首台国产35万吨/年挤压机组试车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为大型机组设备国产化作出重要贡献。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我做好示范,大家就会跟着干。”
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的挤压造粒机组被誉为“大国重器”,此前,同类型挤压机都是国外进口,因此这套大型机组的调试投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
2019年,装置处于建设期时,黄计杏就提前介入,带领团队不断优化,熟悉吃透工艺设备流程参数。他每日制定工作安排表,先后优化试车方案16次,发现处理专项问题500多项,在装置生产准备和投料开车的近一年时间里,黄计杏“5+2”“白加黑”,基本吃住都在厂里,每天平均休息不到6个小时。
“我做好示范,大家就会跟着干。”黄计杏说。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2020年6月9日,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挤压造粒机组仅用30吨聚丙烯粉料就实物料试车成功,打破了大型聚丙烯挤压机的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9月11日,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挤压造粒机组安装试运完成,成功创造了自主解决进口挤压机试车难题的国内行业先例。
“望闻问切”,做装置的“医生”
两套聚丙烯装置开起来后,黄计杏发现35万吨/年装置催化剂因结团颗粒导致在线混合器溢流管线易堵塞,20万吨/年装置气相反应器出料柱塞阀有变径导致生产高抗冲共聚产品负荷不高等问题,他便转移工作重心,对生产流程、工艺参数进行“望闻问切”,建立装置瓶颈问题跟踪表,将影响装置满负荷运行及日常稳定运行的问题翔实罗列出来,让技术骨干自主认领“揭榜任务”。
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和优化调整,黄计杏带领团队先后解决了50余项生产难题,他们总结经验,编写“一点课”,让技能操作人员在异常工况下也能有应急处置能力。
“装置生产目的在于创造价值。”
作为一个技术人员,黄计杏坚持产品研发生产要跟着市场和客户走,他总说:“装置生产目的在于创造价值。”黄计杏创新开展“党员闯市场”实践,以党员技术骨干牵头,开展客户走访和市场调研。
依据调研结果和客户需求,近年来,黄计杏带领团队开发合成树脂新牌号61个,生产新专树脂产品200多万吨,累计为公司增效超4亿元。2022年,他们生产出光伏EVA产品UE2825,填补了中国石化华南地区EVA光伏产品的空白,有效助力国家清洁能源发展。
另外,黄计杏组织开展国产聚丙烯和聚乙烯催化剂工业化试用试生产,打破了 Spherizone聚丙烯和ADL聚乙烯工艺进口催化剂的技术垄断,为推动国内合成树脂产业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