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高质量发展

打造数智硬核引擎 全方位赋能产业跃升

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6期 时间:2025-06-09 16:10

景帅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副总经理

中国石化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系统实施“育新赋能、数智强基、信安固本、人才筑梁”四项工程,全力推动以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公司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以人工智能为重要引擎的新质生产力,打造“数智中国石化”,全方位赋能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

AI 阅评

本文阐述了中国石化以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升级的战略布局,通过"十四五"期间智改数转的实践成效,展示了智能制造、商业生态重塑等领域的突出成果,前瞻性提出"十五五"四项工程,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协同体系,探索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体现了战略纵深。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融并进,人工智能作为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变量,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带来颠覆性变革和系统性影响。把握人工智能发展主动权已成为赢得未来发展主导权的关键所在。中国石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着力打造以人工智能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体系,加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十四五”全面推进智改数转,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信息化坚持顶层设计,持续强化“六统一”管控,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有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提质升级。

深化数业融合,提升集团一体化管控水平。聚焦管理效能提升、防范经营风险,整体推进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应用升级,促进跨域融合、业务协同,助推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推广一体化投资优化与管控平台,实现总部和企业所有投资项目在线管理,提升了战略决策能力。构建境内外财务一体化管控体系,集团资金集中度达到96%,有效提升资金统筹能力与运用效率。打造业审融合数智化审计应用,实现平台式“无感”审计、靶向精准审计,国资监管信息化水平持续保持央企前列。

发力智能制造,提升协同优化、高效运营水平。聚焦一体化协同优化、产业链高效运转、规模化提质增效,稳步推进智能运营中心、智能化“田厂站院”建设,大力推动产业上中下游生产领域数智化升级。总部智能运营中心实现生产经营数据跨板块共享、日效益动态测算,提高了板块协同创效和集团生产管理一体化水平。加强工业互联网、5G等新技术应用,推动人机融合和现场无人作业,实现高危作业无人化/少人化、仓储巡检智能化。累计建成4个智能油气田示范区、16家智能工厂、150余座智能加能站和3家智能化研究院,其中7家企业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中国石化走在国内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应用领域前列。

重塑商业业态,提升固链延链、拓市创效能力。聚焦培育和发展石化商业新业态、新经济,持续提升易派客、石化e贸、易捷、产融数智等专业平台数智化服务能力,实现各平台应用互联互通、市场互享互补。易派客平台实现标准化采购服务、上下游一体化连接、供应商生态共建,累计交易金额超3.2万亿元。石化e贸平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累计成交金额超过2万亿元。易捷平台探索全渠道创新消费场景,开发易捷国际跨境商城业务,助力业务逆势增长。

打造AI基座,形成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基础能力。统筹“算力、算法、数据”三大要素,构建中国石化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建成集团统一的智算资源池,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基础算力。建设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具备大模型技术开发场景应用支撑能力。形成一批石油化工领域高质量数据集,获评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央企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优秀建设成果。整体推进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打造“长城”系列大模型,已完成自然语言、多模态等类型6个大模型部署并投用,长城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成为石化员工日常工作的贴身助手。开展小模型、机理模型的融合应用试点,以及大、小模型结合的智能场景应用探索,多个场景应用获评国务院国资委优秀案例。

“十五五”加速加力数智升级,全方位赋能产业跃升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中国石化正处在产业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迫切需要新质生产力赋能焕新。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系统实施“育新赋能、数智强基、信安固本、人才筑梁”四项工程,全力推动以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公司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以人工智能为重要引擎的新质生产力,打造“数智中国石化”,全方位赋能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

实施育新赋能工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能。突出应用导向,聚焦行业升级、企业转型、战新产业培育,打造一批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好的高价值场景应用,塑造智能科研、智能制造、智能运营新模式新范式,构建人机物融合工作新模式、决策新机制,助力石油石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

在科研领域,将人工智能融入科研立项、科研决策、实施方案设计、技术成果转化等科研业务全过程,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等设计研发场景建设,打造AI for Science科研新范式,促进科技研发由“经验指导科研”向“智能分析及预测、自动验证”转变,加速创新进程,提高研发效率。

在生产领域,把提质增效、优化创效作为产业数智升级的主攻方向,重点推进地震资料智能处理解释预测、智能钻井、炼化装置生产智能优化、生产装置安全风险智能识别、集团一体化智能优化等高价值场景建设与应用,运用AI技术驱动资源配置优化、工艺流程再造和安全管理范式升级。积极探索具身智能应用,推动关键高危岗位实现机器代人。推进智能化“田厂站院”技术升级,促进全链协同、质效提升、产业焕新。提升油气勘探开发的地面地下实时感知、透明盆地模型支撑、勘探开发工程协同、研究决策智能辅助、生产异常智能管控、技术经济闭环优化等六大能力,支撑上游油气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炼油化工从分子炼油、桌面炼油向数字炼油、数字化工延伸,提升数据价值创造和智能化管控水平,打造更多国家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构筑石化产业竞争新优势;构建智能化人、货、场经营模式和服务场景,促进油品销售业务加速向“综合能源+综合服务+数字经济”新模式转型。

在经营领域,把科学决策、防范风险、拓市创效作为数智升级的重点,加速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推进智慧经营建设,打造横向业务联动、纵向企业穿透的经营管理数智化新模式,实现智能决策分析、风险动态管控和跨域一体化协同,提高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推进数智服贸建设,强化产销储运协同,构建智能营销生态体系,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打造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现代化数智服贸体系。

实施数智强基工程,增强智能化支撑能力。大力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集团境内外的IT资源服务能力。建立包含“智算、超算、通算”的多元算力一体化调度平台,加强多元算力资源弹性统筹供给。推进IPv6、SD-WAN技术升级,打造智能高速网络,提升集团网络服务能力。完善升级“石化智云”平台,提升云边端智能协同能力,健全“多湖一中台”体系,建成能源化工行业最大的高质量数据集、最全的石油石化工业知识图谱,构建以长城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体系、运营管控体系、应用创新体系,支撑企业智能化应用、数智化转型。

实施信安固本工程,筑牢可持续发展底板。构建全集团工业软件图谱,聚焦石油石化产业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工业软件研发、培育和推广工作。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创适配改造和终端替代工作,加强信创生态合作,提升公司IT资产的自主可控水平。拓展北斗系统应用广度深度,筑牢集团时空数字底座。坚持发展和安全统筹,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提升应对新型威胁的动态防御能力,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安全、可靠、可控。

实施人才筑梁工程,打造高素质人才高地。体系化搭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平台,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培养造就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技人才、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吸引和培育一批既懂石油石化专业知识,又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常态化开展数智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全员的数字化素养与能力,通过组织数智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发现拔尖人才,储备后备力量,不断壮大复合型人才梯队。

(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