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6期 时间:2025-06-09 16:10
蒋德军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炼化工程集团积极推动先进技术装备应用,逐步改进传统工程建设方式,实现从传统模式到“标准精益设计+工厂化智造+装配化安装”的方式转变,走出一条具有工程建设行业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AI 阅评
本文阐述了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以转型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战略层面构建"总部统筹—专精特新"生态体系,以柔性组织打破部门壁垒;国际拓展实现EPC总承包突破和属地化深耕,合同结构优化及产业链前移彰显战略定力;技术创新聚焦"智能工厂+数字孪生",通过模块智造、AI协同重塑工程业态,为传统工程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创新范式。
作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的主力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炼化工程集团”)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以“高水平支撑集团公司主业转型发展、高标准引领工程行业新型工业化”为己任,全力优存量、谋增量、强基础、防风险,锻造新质生产力,以转型促发展,以变革赢未来,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上下协同、提升合力,由各自为战向战略统筹一体化转型
炼化工程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挖掘统筹潜力,发挥集团化规模优势和一体化协同效应。在“战略决策中心、资源配置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服务支持中心”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价值提升中心”的新定位,通过战略整体统筹、资源高效配置、全面支持服务实现整体价值提升。一是引领各成员单位差异化发展,头部企业率先打造世界一流,其他单位成长为细分赛道的“单项冠军”,打造更加清晰的产业链协同生态。鼓励起运公司、节能公司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五建公司大力拓展环保业务开辟新赛道。二是成立战略发展、科技攻关、项目统筹等柔性组织,建设协同平台,在战略咨询、技术开发、市场开拓、项目执行等方面加强统筹,完善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一体化协同机制。三是在市场开发方面握指成拳,公司总部牵头对重点客户实施一体化推介,并设立准入机制,有效避免内部无序竞争。四是在项目执行方面,充分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从建设资源共享、设计施工协同等方面发力,在南港乙烯、镇海POX等项目上均取得了实效。充分发挥设计单位和节能中心技术咨询和统筹联动优势,为炼化企业提供流程优化、能量耦合、余热利用及精益控制等全套节能降耗解决方案。
放眼全球、内外互促,由本土为主向企业运营国际化转型
炼化工程集团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适应全球经济形势和能源化工工程领域发展的新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对标世界一流,把握行业契机,严控各类风险,努力推动企业运营国际化。一是大力塑造国际化经营理念,将“全球发展”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将国际业务打造为业务增长的重要一极,将国际化经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国际规则+中国效率”的新融合,努力提高高水平前端工程能力和低成本项目执行能力。二是新签合同额稳步提升,实现量的突破增长。2023年境外新签及中标合同额63.5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境外新签及中标合同额8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国际业务占比达到1/3。三是进一步优化合同结构,由过去的施工为主转向EPC总承包,EPC合同占比90%以上,在增量的基础上实现提质。四是迈向产业链前端,中标AGCC项目聚丙烯工艺包设计、沙特阿美蒸汽处理项目PMC服务,在迈向产业链前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带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制造走出去。五是抓实项目履约,持续推进境外低成本中心和本土化经营能力建设。参与沙特阿美EPC冠军计划,与沙特当地AHQ公司签署合资协议;在沙特建立管道预制厂,用于沙特阿美Amiral化工项目的管道工厂化预制;将国内成熟的焊接自动化工艺技术成功推广到科威特KIPIC新炼厂、沙特Marjan P10等境外项目,有效降低执行成本;新加坡CRISP项目实行全模块化安装,已于2025年4月底顺利交付。六是建立可靠的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聚焦机构管理、法律合规、资金安全、汇率利率、税收遵从等重点管控领域,强化境外机构治理、合规风险防控、境外资金财税管理、完善风险识别、预警和应对机制,坚决守住境外经营风险底线。
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由传统模式向工程行业新型工业化转型
炼化工程集团积极推动先进技术装备应用,逐步改进传统工程建设方式,实现从传统模式到“标准精益设计+工厂化智造+装配化安装”的转变,走出一条具有工程建设行业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强化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能力。持续推进一体化协同设计、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设计可施工性研究、一体化项目界面管理。强化全域业务链流程标准化、数据链互联互通及工具链AI应用,优化工程建设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推动整体协同、团队协同、专业协同、现场协同,提升全产业链提质创效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协同增值服务,为行业提供炼化工程灯塔项目、优秀案例和标准规范。二是进一步提升数智赋能能力。大力发展技术研发和智能化装配,重点在模块化智造、工厂化预制生产线、起重运输数字化模拟、智能装备(如机动焊、焊接机器人)等方面开展专项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机器代工”,变革生产组织模式、优化分包工作包内容,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优化施工成本和施工工期。加快推进智能装备研发和智能生产车间建设,打造炼化工程的试点车间、样板车间。三是推进装置智能化生产运维。不断拓展数字化工厂交付范围和交付深度,逐步向全量、全要素工程信息的高质量数字化交付迈进。基于智能工厂运营应用场景,建设数字化孪生技术智能运维平台,通过推动“系统代脑”,整合装置生产运维动态数据及机理模型,开展远程诊断和创新研究,向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智能化生产运维服务。持续推进“工艺远程技术支持中心”组建和“工艺远程智能支持服务平台”建设,在乙烯、气化、热电、防腐等项目上打造试点,形成典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