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6期 时间:2025-06-09 16:10
卞凤鸣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部总经理
中国石化科技战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公司产业发展需要,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展现了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情怀、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自信。
AI 阅评
本文阐述了中国石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战略路径,将企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起跨领域协同创新生态,有力推动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对能源化工行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示范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等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寄予厚望,强调中央企业要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中国石化科技战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公司产业发展需要,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展现了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情怀、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自信。
紧扣核心职责,紧跟发展需求,科技创新再添新成效
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践行科技创新“国家队”使命担当。中国石化紧密结合“国之所需、企之所能”,2024年牵头新建新能源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油气和新能源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设立中国石化基础研究联合基金,3项成果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2023年度科技创新优秀企业”。
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石化科技战线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加快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高质量推进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加强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合作,打造“小核心、大协同”创新生态。成体系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统筹实施油气勘探开发、深地、新材料等专项,加快攻克国家战略急需、产业发展急迫的技术产品,系统提升公司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陆相页岩油气、高端润滑油、液体橡胶、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聚烯烃弹性体(POE)、聚乙烯醇(P VA)、高纯氦气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系列拳头产品加快推向市场。
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论述,以激发创新内生动力为目标,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藩篱,一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战略部署,建立完善“双链”融合工作机制,编制科技研发战略布局,形成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加强与高校院所战略合作,“揭榜挂帅”“种子计划”等一批创新改革项目启动实施,高端化工新材料联合研究院、聚合物改性中心等联合研发机构启动建设,着力拓展源头终端创新能力。
聚焦战略需求,勇攀科技高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更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总量稳、结构优、质量升”转型发展关键之年,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关乎全局、意义重大。中国石化科技战线将以“等不得”“慢不得”“松不得”的紧迫感、责任感,着力破解科技创新面临的痛点堵点,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引领炼油化工技术创新,加快精细化工、高端材料、新能源等关键技术攻关,为大宗基础产品降本增效、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创新动力。
一是科技创新更加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石化将在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探索实践中,持续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需求牵引、集成创新、组织平台优势。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筑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各层级平台有机衔接、互为支撑的高效能创新平台体系。完善创新平台科学规范管理运行制度,加强经费投入、激励政策、后勤服务等支撑保障。持续提升体系化作战能力,聚焦快速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全力满足公司产业发展需要,完善“内抓十条龙、外抓联合体”的特色科技攻关组织体系,高质量完成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创新联合体等国家战略科技任务,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发挥好科技领军企业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二是科技创新更加聚焦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当前,能源化工行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中国石化聚焦向高端化迈进,坚持“基础+高端”发展模式,围绕公司产品向高附加值、市场终端延伸的迫切需求,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战略任务攻关为契机,加快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突破,支撑构建高附加值产业核心优势。特别是加快精细化工、功能性材料、工程塑料等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材料加工应用技术水平,支撑引领化工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智能化发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科研产业深度融合,加快AI4S总体规划布局,推进流程模拟软件、基础物性数据库等工业软件开发。聚焦向绿色化转型,大力推动天然气发展,完善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体系。攻关优化短流程工艺技术,加快推进炼化业务集约化绿色化发展。
三是科技创新更加聚焦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市场已成为一种极其关键的战略资源,“以客户为中心”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经营理念,产销研用一体化攻关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研发机制。中国石化加快构建面向市场端研发体系,积极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探索建立面向市场终端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满足从“样品”到“商品”开发需求。优化产品动态立项机制,实现市场端产品快立项、快攻关、快上货架。深化产销研用“一个团队”攻关转化模式,研发、生产、销售人员同跑市场、同跑客户,加快形成一体化、定制化产品解决方案竞争优势。深化完善科技研发、技术转化、产品销售人员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
四是科技创新更加聚焦推动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当前,得益于大科学时代技术累积与科研范式转变,能源化工技术迭代明显加速,产品生命周期逐步缩短,“抢手货”可能很快成为“大路货”,技术产品快速迭代升级和产业化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中国石化用好中试试验平台,强化技术转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验证等能力建设,优化经费支持模式,加快成果从样品、产品向产业转化。加大重点中试项目支持力度,优化完善项目遴选机制,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共享,提高生产企业承担中试任务的积极性。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树立“好产品是用出来的”理念,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中优先使用自主攻关成果,积极探索市场化场景培育机制,加快验证一批早期场景、开放一批行业场景,让符合产业发展的产品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