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6期 时间:2025-06-09 16:10
周美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财务部(资本运营部)总经理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资本公司切实增强“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做实产融结合支撑”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其他领域,大力发展产业资本投资,持续为集团公司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AI 阅评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紧紧围绕集团公司转型需求,通过顶层设计、产业聚链、专业运作三个维度,展现出产融结合的深度思考,既是中国石化产业资本运作的阶段性总结,也为中央企业通过资本力量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石化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本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产业资本投资平台,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市场化改革“探照灯”和“加速器”作用,在集团公司转型发展进程中彰显产业资本的独特价值和前瞻优势。
抓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产业资本引领作用
战新产业要实现量质效协同发展,做好产业资本运营顶层设计是关键。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作用,需要加快构建“科技+产业+资本”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加快推进产业资本布局。资本公司作为集团公司探索市场化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需要始终保持“投对未来”的战略清醒,着力发挥产业资本增强价值创造、优化产业布局功能作用,通过“直投+基金”双轮驱动加速优质项目落地,力争实现重大战略性突破。近年来,资本公司紧紧围绕国务院国资委“9+6”和集团公司“5+1”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链思维,提升投研一体运作水平,深入挖掘战新产业各细分赛道优质标的,加快布局重点细分领域,有序推进“大手笔”重点战略项目。
积极发挥产业资本作用。推动集团公司转型发展,需要包括产业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发挥作用。资本公司专门设立投后管理部门,积极主动协调集团公司平台和资源,与投资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共同实施研发、核心产品共同推进迭代、进口替代共同深化应用,促进资本与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打造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产业资本链圈生态。践行“三分投资、七分管理”理念,助力投资企业融入中国石化产业链,定期举办参股企业产业协同座谈会,建立与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定期交流机制,促进销售、采购、产品升级等方面协同共赢。
规范引导产业资本发展。风险防控是产业资本投资的永恒主题,科学把握“快”和“稳”的关系,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坚持依靠体系的力量防范、化解投资风险。资本公司成立之初,建立起风险管理的“四道防线”和合规管理的“三道防线”,形成了“管业务就要管风险,管业务就要管合规”的高度共识。构建了以治理层面制度为纲领,以管理办法为指导原则,以程序手册为操作指引,融合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且符合公司管理实际的三级制度体系。开发了涵盖6个一级风险因子及21个二级风险因子的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风险量化评估模型,不断优化和完善具有中国石化产业资本投资特色的风险防控体系,为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聚焦新兴领域,充分发挥产业资本聚链作用
资本公司切实增强“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做实产融结合支撑”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其他领域,大力发展产业资本投资,持续为集团公司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助力传统产业升级。顺应能源变革大势和产业发展趋势,聚焦集团公司主责主业,充分发挥产业资本优势,持续为主业拓展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不断助力强链补链延链。充分发挥内部投行功能,连续孵化安工装备、安工数联、中石瑞材、石工智控等多个“石化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能力。将所持乐橘股权成功转让给化销公司,走通“资本先行探路、主业持续赋能”路径,达到补链目的。战略投资飞泽新材,布局碳纤维领域下游应用,委托上海石化派员参与飞泽新材的日常运营,有力促进在碳纤维领域延链。
加快战略产业布局。围绕集团公司加快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和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立足五大赛道,在布局战新产业上持续发力。新能源领域初步形成覆盖氢能、动力电池、光伏等三条产业链的投资布局,累计投资新能源领域项目14个。新材料领域积极布局特种高分子材料、湿电子化学品等细分赛道23家企业,投出中材锂膜、苏州瑞红等多个“大手笔”项目。特别是在氢能领域,陆续投资了制氢技术、燃料电池、加氢站建设、氢能装备制造等细分赛道,涵盖氢能“制储运用研”全产业链环节的多家企业,其中两家企业已经在港股上市,助力提升我国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培育未来产业动能。前瞻性布局颠覆性技术赛道,以资本力量撬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聚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深地工程”、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构建“研投管退”一体化生态,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持续跟踪未来产业和硬科技趋势,围绕集团公司内部先进技术、系统内“专精特新”潜力项目和系统外前沿科技项目三大方向寻找潜在投资标的,通过市场化手段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和主动权。加快建设多元化基金支撑体系,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势开展未来产业布局,撬动更多外部优质资源“为我所用、为我所有”。
抢抓战略机遇,打造产业资本专业运作平台
资本公司紧紧围绕中国石化战略布局,突出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聚焦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抢抓战略投资机遇,奋力打造具有央企特点、石化特色的一流产业资本投资公司,为集团公司巩固拓展“第一增长曲线”、加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方位提升投资质效。聚焦“长坡厚雪”,精准捕捉市场趋势,深入挖掘发展空间广阔、盈利能力持久的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化投资组合,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当好长期资本。聚焦“高山流水”,坚持“早半步”投资,积极投向境内外未来布局规划明晰、产品迭代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壁垒的VC(风险投资)等投资标的,当好耐心资本。聚焦“形影相随”,围绕“油转特”“油转化”、数智化转型、新能源耦合传统产业、高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等与主业有高度协同的方向,持续深化投资布局,积极探索并购重组,解决主业痛点难点问题,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当好战略资本。
多维度优化投资策略。新能源领域,重点围绕氢能、充换电、SAF(可持续航空燃料)、储能、可控核聚变等赛道挖掘具有先发优势的投资标的。新材料领域,聚焦集团公司明确的83项高端新材料及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新材料等挖掘投资标的。高端智能制造领域,聚焦工业机器人、高端石油开采装备等挖掘投资标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聚焦“人工智能+”、信创、智慧出行等挖掘投资标的。生物技术及其他领域,聚焦生物基材料、资源循环利用、低空经济等挖掘投资标的。
系统化打造投资平台。着力打造战略项目的投资运作平台,牢牢把握集团公司调整资本运营体系机遇,努力成为集团资本运营业务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着力打造集团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平台,运用资本运作专业化优势,通过搭建市场化的运营团队,引入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协助实现内部先进技术的孵化落地,帮助主业企业快速获取核心技术。着力打造集团资本运营的赋能协调平台,以资本为纽带搭建产业生态圈,助力主业企业和投资企业形成产业协同和相互赋能,充分发挥产业资本聚链作用。着力打造集团投资业务的投行服务平台,充分运用积累的投资能力、方案能力、谈判能力、交易能力、风控能力,为集团内其他投资主体的并购交易、科技孵化、股权投资等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及资金服务,助力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着力打造集团境外业务的股权投资平台,密切关注国内外资本市场动态,紧盯境外战新产业投资机会,筛选和跟踪具有全球领先技术的投资标的,利用资本公司积累的境外投资经验,助力集团开展境外股权投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