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干部论坛

刘世良:激发创新势能 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6-26 08:05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产业链升级的内在逻辑,以“热氢风光”产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强链、以产业协同延链、以深化改革补链,向“技术先进、治理现代、质效一流、引领未来”的现代新能源企业目标奋勇迈进。

刘世良

新星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产业链升级的内在逻辑,以“热氢风光”产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强链、以产业协同延链、以深化改革补链,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难点堵点,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向“技术先进、治理现代、质效一流、引领未来”的现代新能源企业目标奋勇迈进。

以科技创新强链,打造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生态体系。新星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攻关和高能级平台建设运行,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国家地热能中心、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冰地热技术研发合作中心等平台的聚合效应,精细筹划和推进地热全国重点实验室、国际地热标委会秘书处、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地热专委会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全面提升高能级平台的运行质效,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价值跃升。发挥库车绿氢项目示范作用,强化需求牵引,积极培育产业链长板优势,积极规划布局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输氢、用氢示范项目,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不断抢占绿氢供应技术制高点。

以产业协同延链,搭建内外联动的要素保障体系。新星公司以系统思维破解新能源开发“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的难题与挑战,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在地热、绿氢、绿电业务协同发展中延链。充分发挥地热品牌优势,精细资源勘探评价,全力获取优质资源、优化市场布局,统筹优选资源禀赋优、风险系数低的市场和项目,拓展中水、工业余热利用等项目,积极探索工业供热,持续拓展应用场景,不断巩固地热领先发展优势。同时,依托地热开发积累的技术优势,开展自主设计,有效带动回灌、电控柜等地热相关产品设备自主集成生产和维保养护。深化产业链深度耦合与延伸,推动绿电产业链与石化产业深度耦合,依托集团公司“投资、保供、消纳、需求”一体化优势,联合系统内企业协同参与地方风光电集中竞配,推动规模化光伏风电项目指标获取。高质量建设古交光伏、岳阳光伏、大荔风电项目二期等一批规模化重点绿电项目,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绿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深化改革补链,部署可持续的多元产业格局。新星公司以建立规范、高效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为目标,通过结构化重塑打破内部壁垒,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产业链效能和韧性。在顶层设计方面,不断强化新星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与新星公司的一体化运营,将战略决策、资源统筹、风险防控、技术研发、协调服务等功能有机整合;深化科研机制改革,激活创新动能,制定科技成果奖励、成果转化效益分享等激励政策,为创新创效注入不竭动力。在治理效能方面,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家审计、党组巡视、党建考核等发现问题整改为契机,完善地热、绿氢、绿电业务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区域化集中管控、资源共享、提高劳效,着力解决技术和环保等问题,推动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提升产业链运行效能。在产业布局方面,探索发展绿气、绿热、储能等新产业,补强新能源产业链,聚焦生物天然气绿色价值,深化与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中国沼气学会等合作,共同推动标准体系、数字化平台和市场化机制建设,探索生物天然气产业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绿电、谷电等制蒸汽的绿热发展路径,深化科研攻关,探索布局系统内项目和自发绿电项目储能建设,打造新的绿色增长极。

(作者为新星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