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如何理解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危害?如何理解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该如何做到立政德?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7-14 14:35

如何理解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危害?

特权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腐蚀剂,不仅割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直接侵蚀党和国家的制度根基,是毁堤蚀坝的蝼蚁之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

特权是最大的不公,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侵蚀党的健康肌体、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特权现象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疏远了与人民的感情、拉开了与人民的距离,甚至形成了与人民的对立,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背离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极具杀伤力。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如何理解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对人民负责,天经地义。这种关系不能颠倒。

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党章第三十五条明确指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是否牢记主仆关系、践行执政宗旨,是否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否恪守为民之责、履行为民之职,始终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

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把自己看作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学生,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永远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永远以人民满意为最大追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清正廉洁,真抓实干、转变作风,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做到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

做人民公仆,必须破除特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任何党员、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当官做老爷的权力。党员干部要以勤务员、公仆身份对待人民群众,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谋利益。

领导干部该如何做到立政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政德即为政之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我们党选人用人历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是为官之魂。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官德淳则民风正。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是“关键少数”,其道德操守和政德修养的好坏,不仅是个人问题,更关乎社会风气,对群众有着示范和导向作用。

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