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干部论坛

王立歆:打造物探领域科技创新高地 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20 08:08

加快打造物探领域科技创新高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众志成城打赢“十四五”收官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软硬件自主可控。全力支撑保障上游稳油增气降本。深化改革管理,激发企业活力、提升管理效能。

王立歆

物探院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各项目标任务不放松,加快打造物探领域科技创新高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众志成城打赢“十四五”收官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

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提高站位,锚定世界一流,对照经营指标、科研攻关、改革任务等梳理完成进度,系统总结“十四五”目标完成情况,明确落实清单,总结执行中的经验得失。立足物探院“一部四中心”核心职责,聚焦当前勘探开发难题和未来发展需求,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统筹“人才、技术、成果、装备、管理”五位一体发展,在核心技术、软件、装备等方面实现自主可控,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技术攻关,加快培育物探领域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撑上游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软硬件自主可控。发挥好国创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超算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卡脖子”难题技术攻关。深化“双链”融合,加快OBN(海底节点)纵波处理技术研发和模块集成,建立自主OBN处理流程,实现自主模块替代应用;加快实现π-Frame平台解耦,形成易于部署、运维和稳健运行的数据平台;加快推进5G智能节点仪内部制造产品下线,持续加大工业化规模应用力度,推进物探装备和软件自主化替代。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布局,提升数智化转型能力,进一步推进地震采集数据重构方法、地震资料智能处理解释预测等人工智能场景建设;完善基于大模型的本地化智能知识库构建,加大模型服务站推广力度;加强智能算法和压裂监测、速度建模、断层解释等物探技术攻关,为生产应用提供更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全力建成统一研发平台,加大代码平台、云桌面建设力度,实现代码管理规范和科研方式转变。

全力支撑保障上游稳油增气降本。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物探问题,针对顺北地区火成岩广泛发育、断裂识别难度大的难题,持续开展多相态火成岩建模和次级断裂带精细刻画,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针对海洋拖缆资料精度不高的问题,持续开展OBN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针对深层页岩气“甜点”敏感弹性参数不明确、难以有效预测的瓶颈,加快形成粉砂质页岩气地震“甜点”预测技术体系。针对常规地震资料纵横向分辨率难以满足精细勘探开发需求的情况,持续开展高密度三维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建模等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小断层和砂体成像效果。

深化改革管理,激发企业活力、提升管理效能。聚焦考核激励、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持续攻关制约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高质量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持续完善绩效考核及分配激励管理机制,更加注重精准激励,进一步破除“高水平大锅饭”,激发科研队伍活力动力。加强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衔接,优化完善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对里程碑节点、标志性成果、攻关质量的过程管理,推动成熟技术和产品上货架、进现场。建立健全自主产品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产品版本发布、对外安装部署流程。强化知识产权布局、保护和全周期管理,提升专利含金量。持续强化外协项目全周期管理,严格立项、验收程序,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以风险合规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将合规及内控要求嵌入公司治理全领域,贯穿决策、执行全过程,以数智化赋能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坚持务实创新融合理念,做深做实“三同步三结合”融合互促机制。深化中层领导人员契约化管理,强化任期制考核,落实干部“能上能下”,激发干部活力。

(作者为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