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13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4月11日一大早,涪陵区焦石镇农民秦波就到了自家新播种的烟苗地,了解土壤湿度。新移栽的烟叶苗笼罩在地膜下,长势正欢,他的心情也格外舒畅。今年榨菜大丰收,他租种的140亩土地收获了足有60万斤青菜头。收获青菜头的同时,秦波就为种植下一茬的烟草做足了准备。等到秋后收获完140亩烟叶,估计一年的总收入有30万元。乡亲们都说:秦波从土地里收获了“绿金砖”。 秦波说,能收获“绿金砖”,还得益于“涪气”,得益于中石化的“红衣军”。 绿色开发“三大招儿” “我们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早在2014年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初期,江汉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涪陵页岩气公司总经理胡德高在接受《农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明了这一发展理念。 涪陵页岩气田绿色开发建设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二是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三是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影响。且坚持节约用地,临时用地予以复垦。随着一期产建的收官,土地复垦工作也随之展开。 据涪陵页岩气公司企地工作部主任汪浩介绍,2015年年底,涪陵页岩气公司就和焦石镇政府共同成立了复垦复绿工作小组,组长由汪浩和焦石镇党委书记担任。涪陵气田一期产能建设共部署了63个平台,预计可以复垦1500亩土地。 按照我国《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及焦石地区实际情况,涪陵页岩气公司根据井场地形、地貌、防洪沟渠走势,制定了施工方案。公司相关负责人要求: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复垦工作要做长远打算,各井场根据情况,合理开挖防洪沟渠,建设堡坎,完善山体排水水系,造福当地百姓。 至2017年12月,涪陵页岩气田共复垦土地271亩。 “红衣军”带来好光景 涪陵页岩气田地处武陵山系的崇山峻岭,山地较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地村民介绍,早年间,山上到处是石头,现在的土地都是祖辈们移石开荒的结果。山坡上的土地,分布不一,且面积都不大,可见造地的艰辛。随处可见的,还有当地人称之的“鸡窝地”,就是石头缝隙间有土层的地方,勤劳的焦石人民就种上了玉米、豌豆等农作物,虽然有些稀稀拉拉,但总是有一些收获。 “在焦石坝,土地赛过黄金。”涪陵区焦石镇楠木村党支部书记袁普行介绍。楠木村有村民近4000人,土地仅有2万亩,耕地数量不足1万亩,因此很多年轻人选择了外出打工。秦波也是其中一员。但是,听说家乡有了页岩气之后,2013年,他回家了。看到镇上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土地少人耕种。秦波租种了同乡的土地,播种榨菜、烟叶。只不过,由于土地比较零散,收入并不高。 但随着页岩气的商业开发,越来越多的“红衣军”进驻焦石坝。头脑灵活的秦波率先买了一台卡车,开始帮助“红衣军”运送一些生产材料。秦波回忆,2014年、2015年,运输活很多,每个月能有上万元的收入。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租种的土地逐年增多。 在“涪气”土地上播种希望 “老师,我们这儿的地啥时候复垦呢?” 涪陵页岩气公司企地工作部员工邹燚在焦页38号平台丈量临时用地面积时,一位60多岁的农民从他身边走过,问起了复垦时间。得知今年就能复垦,老人连连点头。 在焦石坝,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农作物,一季榨菜,一季烟叶。秦波清晰地记得,2016年春,涪陵页岩气公司退还了部分临时征用土地,并展开了土地复垦工作。新复垦的土地,面积大、含石率低,属于优质土地。 2017年,秦波租种的土地达到了140亩地,且很大一部分是复垦土地。让他开心的是,这些地便利了播种和收获,无形中也降低了成本。一亩地里,可以收获榨菜青菜头约4000斤,烟叶烤干叶近300斤,每年种植榨菜和烟叶的净利润收入约2000元,140亩地总收入就是28万元。这一年,秦波的运输车辆也换成了一辆随车起重运输车,既可以吊运,又能载货。尽管花费了30多万元,秦波却丝毫不在意,他说:现在活儿多,两年就能收回车子成本。 无独有偶,楠木村 83岁的黄国援老人去年在自己新复垦地里种上了中草药柴胡,说起自己的生活,她也是笑逐颜开:“自从来了‘红衣军’,孩子们打工不用跑远了,就在近前。药材收获时,都是孩子们赶回来帮忙。卖药材的收入也比榨菜高多了!” “‘涪气’带来了福气,带来了情谊,大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 说这句话时,袁普行脸上挂着由衷的笑容。(刘冬娅 朱一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