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09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2016年5月,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响应党中央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充分展现国企责任担当,践行“为美好生活加油”的石化使命和“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工作理念,对口帮扶河源市紫金县中洞村。 当时,中洞村有相对贫困户49户共171人,村集体年收入仅万余元,经济基础薄弱。近两年过去,中洞村发生了哪些变化?贫困户有没有脱困?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少? 带着这些问题,2018年4月23日,记者来到中洞村实地进行了采访。 生态帮扶让山村美起来 “通过帮扶,我们要中洞村打造成为美丽山村。”从结对帮扶的第一天开始,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就默默定了这样一个小目标。 4月23日,当记者再次来到中洞村,看到裁种的小树苗都己发出嫩芽时,感到非常开心。原来,今年3月12日,在第40个植树节到来之际,销售华南分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带着60余名党员干部,从广州来到河源市紫城镇中洞村,将一株株树苗植入土中,扶苗、培土、浇水,种植香樟、禾树、阴香等树苗约5亩、共计1000余株,同时也植下了销售华南分公司精准扶贫的信心与决心! 打造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家园。销售华南分公司在生态帮扶上下功夫,通过植树造林、培育果园、光伏发电等措施,让中洞村变得美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销售华南分公司坚持生态环保与扶贫攻坚统筹推进,通过生态帮扶让山村美起来。他们结合中洞村已有的三华李种植基础,以“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方式,与村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了50亩三华李种植基地,基地坚持“种植技术示范、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村民带头致富”的原则,带动23户贫困户、135户农户种植三华李约450亩,有效推动贫困户脱贫。荒地在减少,绿色果园在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如今,三华李种植已发展为中洞村的主导产业。“既让中洞村增添了绿意,又通过发展产业扶贫让村里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销售华南分公司定点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小波介绍说。 像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销售华南分公司不止是做了一件。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简单易做见效快。当他们了解到河源地区每年接收太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非常适合建光伏发电站时,不禁开始“多想”起来。说干就干。今年2月,由销售华南分公司与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105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已建成、并一次并网成功发电,每年有12万元资产收益。村党支部书记陈月霞高兴地说:“没想到,我们这里居然有了这个新鲜玩艺儿,还能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民生帮扶让山村富起来 走在己经水泥硬底化的乡村道路上,村干部介绍说,帮扶工作开展两年来,己完成10段共2.318公里村道硬化工程,实现每个自然村主要道路水泥硬底化,改善1200多人的日常出行;完成小黄花2公里村道扩宽,改善山坳乡村的通行条件。在中洞小学门前,校长许达洪介绍,过去每逢下雨天,孩子们上学都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道上,到校后身上沾满泥巴,既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现在好了,孩子们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地上学。 民生是导向,更是重点。销售华南分公司实施精准扶贫,确保贫困群众直接受益,将解决中洞村贫困农户住房、饮水、行路、看病及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作为帮扶重点。为推进精准扶贫有效开展,该公司挤出专项资金,修建了27段共5.348公里三面光灌溉水渠及陂头、渡槽,复耕或改善灌溉条件约600亩;建成投用350平方米共三层的村民服务中心及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极大地改善了村级办公服务条件、提高为民办事能力。 贫有千种,困有万样。每个贫困家庭的原因都不一样,因此帮扶也要一户一策。两年来,销售华南分公司开展了四轮“以奖代补”帮扶,组织29户可开发贫困户开展绿壳蛋鸡、走地鸡、肉猪、母猪、沙牛等养殖及生姜、花生、番薯等种植,实现短平快收益;组织23户贫困户利用村产业支撑,开展三华李种植,发展长期稳定收入项目;动员、协助18户贫困户有就业能力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或附近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 扶贫先扶智。销售华南分公司建立“扶智”机制,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奖励优秀学子、帮扶贫困学生。中洞小学校长许达洪介绍,在校生中有10名贫困生,通过帮扶,这些孩子的家庭生活改善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更没有出现因贫辍学的现象。钟露是中洞小学三年级学生,从小患上了脑瘫,妈妈在她出生几个月后离家出走。她的爷爷钟国平说:“扶贫工作队来了后,给他们家很多帮助,鼓励钟露克服困难继续上学。” 望着墙上贴着的好几张奖状,钟国平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校长许达洪说,扶贫工作队对学校教育特别关心,每逢六一儿童节还给学生送上书包、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把关爱送到孩子们的心坎上。 站在己经有60多年历史的旧房子面前,张云滔老人眼含热泪,有些激动地说:“房子太旧了,下雨天家里都会漏雨,夏天又很热。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很快就有新房子住了。” 张云滔老人指着二十米开外正在建造的房子,有70多平米,已基本建成。原来,销售华南分公司定点帮扶中洞村后,重点帮扶贫困户进行D级危房改造,每户帮扶一定的启动资金、加快改造进度,至2018年3月,14户改造任务已完成13户,并已通过住建部门验收,同时领取到政府3.4~4万元/户的补助,另1户也已完成主体工程。 两年过去,中洞村脱贫攻坚战成效初显,截至2017年底,已有35户共109人的可开发贫困户达到“八有”标准、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9500元,达到预脱贫标准,扶贫工作在全县排名前列。 党建帮扶让山村好起来 面对曾经“软弱涣散”的党组织,“抓党建促扶贫”是销售华南分公司定点扶贫的工作着力点。在持续组织开展“两学一做”、规范党组织生活、开展“支部共建”的同时,销售华南分公司党委今年3月专门安排村“两委”主要干部到梁家河参观学习。谈起去梁家河参观学习的经历,村党支部书记陈月霞印象深刻。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担任党支部书记时,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打水井、修沼气、建铁业社,赢得了大家的拥戴,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我们一定按照梁家河村党总支石春阳书记给中洞村党支部干部‘为人民做实事’的寄语,带领干部群众多做实事、好事!” 从梁家河回来后,村党支部立即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支委会,动员广大党员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脱贫的信心,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是扶贫攻坚的关键。作为第一书记,李小波深感责任重大,他着力把销售华南分公司的党建工作优势转化到扶贫工作中去。两年来,紧紧围绕“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抓稳定”这条主线,与村两委齐心协力,提升基层组织为民办事能力和治理水平。通过“两学一做”“支部共建”“结对帮扶”等,规范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逐步提高党支部的决策干事能力。贫困户识别、低保户申报、三年规划制定等重要事项,均通过支委会讨论;发展了一名党员、一名预备党员,建立村支部微信群,“七一”慰问了40年以上党龄或身有重疾的老党员,元旦向全村党员、村组长赠送新年挂历,增加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村党支部建立了党员活动室、村文化室、村民理事会议事室等活动场所,并利用公司全体党员捐赠的“特殊党费”帮扶慰问生活不便的或者老党员。 为了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他们建立了联席会议、多层次地结对帮扶制度,聚焦贫困户脱贫。村党支部经过调研后发现,个别贫困户脱困的信心不足,有的还存在依赖思想。对此,党支部加强扶贫宣传工作,增加贫困户脱贫信心。同时,制作了精准扶贫工作宣传牌、宣传栏,宣传扶贫政策文件、贫困户公示、公开驻村团队人员等;上门走访村民,向村民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如今,村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凸显,村党员的战斗力明显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大大改善,销售华南分公司的“党建优势转化”在扶贫攻坚中得到延伸。(钟吉森 李小波 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