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7-11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晓风 近期,齐鲁石化运维中心改革动作频出,继电气、仪表分别重组后,趁热打铁,持续跟进,迅速展开对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项要素和资源的后续优化,可谓真正扭住了重组的“牛鼻子”,此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段时间以来,基层掀起了一股重组热,这对于优化人力资源,实现“精益管理”,促进中国石化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重组与整合绝不是简单的组合或合并,不可浅尝辄止,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否则,改革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背离改革的初衷。 笔者观察发现,不少单位重组或整合后,工作流程没有跟进优化,重复交叉的业务依然存在,岗位与人员不匹配的情况未有丝毫改观……对此,基层职工颇有微词,这样的改革,仅止于表面,意义何在?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但由量变到质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绝不是各“要素”简单的组合或叠加。重组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甚至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阻力,步入所谓的“深水区”,难免让人头痛。许是这种畏难思想束缚了部分管理者的思维,宁可做做表面文章,打发了事。 重组后,工作流程要科学优化,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制度要优化,保持制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源要优化,便于人才有序流动。业务流程要优化,做到流畅高效。相关政策或待遇要倾斜,鼓励人员由人力富裕的岗位向人手紧缺或条件艰苦的岗位流动,做到人尽其才,德配其位,从而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效益。做好这一点,也是精益管理之“精”的内涵所在,乃“精”之必需,为“益”疏通源泉。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只能大步向前,无畏无惧,有时难免出差错,甚至带来委屈与误解还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但对于企业长久发展而言,这种“阵痛”不可避免,也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