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8-22 来源: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前7个月,34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24项优于同期,15项创历史最好水平,2项保持最好纪录 记者 顾 波 通讯员 李建强 今年前7个月,齐鲁石化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吨产品乙烯单耗同比降低1.8千克,预计年可增效百余万元。“指标的背后就是真金白银,指标提升0.1个百分点,便能在创效的路上迈进一大步。” 齐鲁石化科学技术处工艺管理科负责人卢华说。 建厂50多年的齐鲁石化存在装置规模小、套数多,技术经济指标优势不明显的现象。今年以来,齐鲁石化咬紧技术经济指标,正视差距和不足,加大攻关管理力度,前7个月,34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24项优于同期,15项创历史最好水平,2项保持最好纪录,为装置创效夯实了基础。 对标系统内先进装置,锱铢必较改善小指标 过去,齐鲁石化炼油厂第二加氢装置运行中的注水量都是按经验调节;现在他们利用软件进行模拟测算,精准计算注水量,每小时减少用水3吨。目前,这种方法已在炼油厂各套装置推行。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炼油厂开展同类装置对标提标活动,将常减压、延迟焦化、催化裂化等15类装置的能耗、“三剂”消耗等指标,与系统内先进同类装置进行全面对标。利用软件精准测算注水量,就是他们对标改进生产的一个措施。 为了提升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齐鲁石化可谓是锱铢必较。炼油厂1.5万多米长的蒸汽管线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保温效果不佳。检测人员用红外照相机对管线进行成像检测,查找保温不好的具体部位,并整改到位。“蒸汽实时流量曲线出现波峰时,技术质量科人员要立刻到装置查找原因,写出分析报告,相关车间负责人还要在厂早生产调度会上,汇报整改措施。”该厂技术质量科节能组长淳于声雯说。 截至目前,炼油厂召开11次对标提标攻关会,提出改进措施108项,均在生产中收到良好效果。 老装置开展技术攻关,产量能耗创出新水平 烯烃厂芳烃装置建于20世纪80年代,为了让老装置运行创出新水平,齐鲁石化严抓技术经济指标管理,开展产量冲极限、指标再提升、“三基”上台阶等主题攻关活动。 “我们一方面到先进企业考察学习交流,找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厂领导与车间技术人员对各装置技术经济指标开展联合攻关,研讨制定提升措施。”烯烃厂芳烃车间副主任李晨说。 针对芳烃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该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及时更换吸附剂,提高吸附性能。他们还将装置中原本使用的碳钢材质格栅,更换为不锈钢材质,避免了格栅生锈。经过多项改造,该厂基本消除了影响装置负荷提升的隐患。同时,车间与运维单位共同制定检查标准,开展联合巡检,并建立每周攻关制度,对出现的问题联合攻关。 7月份,齐鲁石化芳烃装置生产对二甲苯8630吨,刷新单月历史纪录,对二甲苯能耗也创历史新低。 装置实施精细管理,实现运行稳定指标领先 今年前7个月,第二化肥厂气体联合车间煤气化装置纯氢耗煤指标继续排名集团公司首位。“这一成绩,不仅是开展技术攻关取得的,也是精细化管理的结果。”车间副主任耿涛说。 该厂在原料煤上做起精细管理文章。煤气化装置一般使用单一品种的原料煤,当煤质发生较大波动时,就会影响产品产量。他们将3种原料煤按一定比例掺配使用,当一种原料煤煤质发生波动时,及时调整掺配比例,就能确保总煤质稳定。 煤浆掺水比例是影响煤耗指标的关键。为保证加水量精准,气体联合车间将此纳入班组考核,奖优罚劣。这促使班组员工在两小时一次的巡检结束后,再去查看一次煤浆情况,调整加水量,确保煤浆浓度稳定。 此外,气体联合车间针对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实际开展精准培训,组织班组员工模拟装置波动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能力。7月,因地方电网晃电,装置部分设备运行受到影响,造成气化炉氧气和煤浆比例超标。装置员工仅用5秒钟,就将气化炉的运行恢复正常,避免了对生产造成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