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2018年质量月 >>> 故事
 

张新立:每一个分析数据都是我的承诺

2018-09-14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从3月份沧州炼化的食品添加剂硫黄实现连续生产以来,负责成品化验分析的张新立就忙得更加不可开交了。

“成品化验分析是产品出厂的最后一道关口,出一点问题都会影响公司全年质量目标的实现,必须牢牢把好这道关。每个分析数据,都是我们化验人员的对公司、对客户的承诺。”说起这段时间工作的辛苦,不善言谈的张新立口气非常坚定。

食品添加剂硫黄是沧炼去年10月刚刚开发成功的新产品。石化产品进入食品领域,对质量的要求自然是严之又严。从最初的取证、化验项目建立、人员培训、仪器调试、质量把关、检查记录等各个环节,车间都要求张新立全面负责。在连续几个月的时间里,她时刻不敢放松,紧紧盯住各个节点,确保了各项任务的按时完成。

而在去年11月份,公司出台了人员分流、内部退养等政策,近40名化验人员办理了内部退养及各种离岗手续,是全公司离岗人员最多的一个单位。

硫黄、焦碳、聚丙烯三大成品分析岗位人员,从原来的10人减少到1人。为缓解人员压力,车间把三个岗位合并为一个大岗,定员5人,对新转岗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

这段时间,张新立既当操作工,又当老师。除了自己天天盯在岗位完成日常分析外,还不分昼夜地组织职工学习硫黄、焦碳、聚丙烯的各个分析项目,做好新转岗位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实际操作培训,她更是手把手地教,让大家亲自动手,以便尽快熟悉岗位操作技能,保证岗位各项工作平稳过渡。

由于环保压力加大,公司规定焦炭塔除焦后3个小时必须报出化验结果,以减少焦炭的堆放时间。这个分析项目原来只有日勤班人员做,新要求提出后,张新立又抓紧培训倒班人员。倒班人员不够,她就跟班做化验;不跟班的时候,手机也是24小时开机。她向大家承诺:“哪怕是半夜,班组人员也可以随时向我询问技术上的问题,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分析数据的真实。”

张新立1992年参加工作,她从一名普通的化验员,历经倒班班长、日勤班长、岗位工程师,如今已经成为车间的副主任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多少难题、有过多少个难忘的日子,张新立自己都数不过来了。

在新产品正己烷的生产过程中,色谱仪2小时才能完成一个样品分析,制约了装置的调整。她利用周末时间,连续做样十多个小时,终于完善了分析方法,一个样品的色谱分析时间从原来的92.5分钟缩短为52.5分钟,节约40分钟,及时指导了生产。

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两台色谱仪连续运转,每天进行仪器维护又成了张新立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从正己烷装置开工到产品出厂,化验员们共分析化验数据1500多个,尽管辛苦,却没人喊累。

参加工作20多年来,张新立从未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真正做到了“每一个分析数据都是承诺”。

在公司各个新产品的开工分析工作中,她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中随叫随到,很好地配合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产品优化调整分析工作中,她带领攻关小组密切配合,确保了分析数据的及时准确,出厂产品合格率100%、抽检质量合格率100%。

去年,张新立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沧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听到这一消息,化验室里的姐妹们欢呼起来。大家都说:“张工在工作中就像一颗温暖的螺丝钉,不但肯钻研、愿付出,还用热情影响着身边人,跟她在一起,想不进步都不行!”(田广琴)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