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28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我宣布,演练开始!”9月28日上午10点在茂名市露天矿湖生态公园,茂名市市长、演练总指挥许志晖发出指令。 这是由茂名市政府和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办,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承办的成品油管道泄漏事故联合应急演练。本次演练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工作原则,通过演练,各参演单位和人员进一步熟悉、掌握、运用应急演练的程序和方法,提升综合应急响应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本次演练是对华南区域成品油管道应急响应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呈现出企地联动、注重科技、贴近实战的特点,科技强安的研究成果得到充分体现。”作为本次演练的承办方负责人,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总经理田中山对本次演练作出了这样的总结和评价。 企地联动,扎实推进演练常态化 本次演练由茂名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承办,茂名石化、广东石油协办。演练期间,政企地三方联合应对、集结有序、配合紧密,是对地企联合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检验。 演练模拟的是华南成品油管道茂名至阳江段5公里处,由于受第三方施工破坏,导致管道破损发生泄漏,部分油品流入露天矿湖的情形。得知险情后,销售华南分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联合茂名石化和广东石油,迅速组织抢险人员展开行动。同时,茂名市人民政府派出安监、消防、公安、医疗、水务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支援,及时扑灭突发火灾、抢救油气中毒人员、回收泄漏油品。在临时指挥部的统一协调部署下,企地双方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成功排除险情。 油气管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安全平稳运行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全国运营成品油管道最长的管道企业,销售华南分公司将“练时”当“战时”,公司层面每年联合当地政府开展两次应急演练,管理处层面每季度开展一次,输油站层面每月开展一次,以练促战,不断推进演练常态化、标准化,着力提升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注重科技,始终坚持新技术研发应用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销售华南分公司着眼于长输管道的实际,坚持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以科技筑牢本质安全。本次演练中,科技强安的成效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空中,销售华南分公司派出了3架无人机,以空中视角对“救援现场”进行侦查、拍摄,并将画面实时传回至公司应急指挥部和茂名站站控室,为后续抢险提供参考。 在陆地现场,抢维修人员陆续就位,公安消防、油品回收、封堵抢险、后勤保障等各小组人员开展现场抢险。消防侦察机器人在抢险人员的操作下深入火场,监测分析可燃气体情况,采集现场图像并实时上传;而在另一侧,防爆消防灭火机器人同时拖拽6条消防水带,步履稳定地向火源行驶而去,大流量消防水炮对准着火点展开攻势。 在湖面,抢险人员出动冲锋舟,在水面溢油的最外围布设围油栏,对溢油进行拦截和围控。现场水、陆、空一体同时作业,应急救援紧张有序,呈现出智能化、数字化的特点。 接下来,销售华南分公司将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筑牢安全根基。 贴近实战,切实提升应急能力 “仗怎么打兵怎么练”。演练严格按照油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开展,在人员作业、物资装备等方面均与实战保持一致,并综合考虑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不仅设置了管道封堵、地面油品回收、消防灭火、伤员救治、舆情管控、后勤保障等演练科目,还结合当地实际,对油品流入露天矿湖中造成水体污染的后续处置也进行了检验锻炼,演练科目丰富全面。 为使演练进一步贴近实战,参演单位和人员充分发挥“严细实”的优良作风,反复训练和推演,面对台风“山竹”不退缩,“中秋”佳节不放假,从严把控时间节点,从细完善演练方案,从实训练参演队伍。据了解,在长达39天的筹备期内,演练脚本累计修改80余次,整体预演16次。 本次演练,是对华南管网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的一次全方位检验,进一步提高了该区域政企联动、快速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对保障华南区域成品油市场供应具有积极意义,是中国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实践履责。 演练共出动各类应急抢险车辆36辆,船只6艘,参演人员153人。茂名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发改委及地市发展局,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安全监管局、销售事业部以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石油分公司、各大区公司代表共160余人观摩了此次演练。(钟吉森 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