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0-08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过节不“堵车” “大家辛苦了,今天生产情况如何?”“赵主任,凌晨五点2号抓斗减速器电机故障,已向车间值班人员和厂里汇报,……”10月1日早晨6点多,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原料车间副主任赵来松如往常一样向当班班组了解生产情况,听到抓斗故障,他坐不住了,骑上车子心急火燎地往厂里赶去。 赵来松心急是有原因的,今天是国庆假期第一天,他怕维修单位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更重要的是除了例行1600吨上煤任务外,还有4000多吨65车的卸煤任务,而且坏的偏偏是2号抓斗。 第二化肥厂原料车间每天担负着原煤进厂接卸和气化炉上煤任务,正常情况下,三台抓斗同时在13米高空中平行运转,4000多吨65车卸煤任务16个小时左右即可完成。现在中间的2号抓斗故障停运,导致1号抓斗也无法运转,只剩一台抓斗工作。赵来松焦急地说:“煤车是从东风站发过来的,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尽快完成抢修,否则就会造成堵车;况且,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卸煤任务,还会产生额外停车费用,给公司增加运营成本。” 7:00,赵来松到厂查看了设备故障情况,立即联系维修单位,让他们把吊车、备件等相关器具准备齐全;他又协调厂相关部门人员提前到厂,方便维修单位人员达到后,马上办理特殊作业相关票证。同时,他积极协调储运厂,告知故障情况,让其随时做好调车准备,争分夺秒为卸煤抢时间。 经过一上午紧张的抢修,13:30,2号抓斗减速电机更换调试完毕,三台抓斗可同时启动工作。 “心里特别着急,现在机器修好了,我们抓紧干,中间不停车,等四点班人员到岗,直接在岗位交接班,多干一会,就能多卸一车煤。四点、零点班的同事只能轮流吃饭了,他们更辛苦。”抓斗司机范志刚说完,立马进入13米高的操控间里紧张忙碌起来。 截止到10月1日23:00,经过原料车间员工加班加点10个小时的共同奋战,顺利完成了当天合计近6000吨的上、卸煤任务,确保了原煤进厂和气化炉正常运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母亲庆生。(刘芳芳) 夜半急电 “叮铃铃”10月1日23时,国庆节首夜,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陕北项目部经理李冠维刚刚躺下,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在外闯市场的项目经理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最怕深夜急电,不是因为夜深人静的时候铃声格外响亮,而是这个点来的电话一般都是井上出事了。李冠维惊地腾地坐起身。 电话刚通,甲方中海油山西清洁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白文基地经理林炳龙的声音就传来:“李经理,我们一支井队施工的LX-57井钻进至井深1368米,刘家沟到石千峰交接面处时,出现泥浆严重失返。这边的技术人员都束手无策,而这个区块你们队伍技术最过硬的......” 明白不是自己队伍出了问题后,李冠维一颗提起的心算是放下了。但是面对甲方的紧急求助,李冠维对此事没有丝毫松懈。他本着“把甲方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的理念积极出谋划策:“您介绍的情况我了解了。我建议,你们不能仅从堵漏入手,还要着手优化泥浆性能。我们要把井壁当作一个“液体套管”——用优质泥浆为井壁“穿”上一件“防护衣”,以保证封堵过的地方不再渗漏。做踏实了这点,以后发生泥浆失返,就只需要处理新地层的井漏,这样问题就简单很多。” 听完李冠维的建议,林炳龙猛地一拍脑袋:“李经理,你说的对,这是这口井第5次出现泥浆失返了,每次一漏井队都是先忙着堵上漏再说,从来没有从根本入手优化钻井液。那现在到底如何优化钻井液?怎样兼顾堵漏?” “具体操作还需要紧贴现场情况。这样,电话里也说不清楚,我马上派技术主管倪吉顺上井帮助你们。” 10月2日1时,倪吉顺从临县星夜兼程至兴县蔡家会镇采地卯村附近的LX-57井现场。一路上,倪吉顺已经把井上的情况“摸”了个透,并根据所述现象判断出4-5种可能性,在心里推演数遍解决方案。一下车,没有顾上寒暄,就大家诧异的眼光下,跑向泥浆循环罐。 “都不先上钻台看看情况,他真的懂吗?”甲方井队泥浆外包公司人员看着倪吉顺的身影,深表怀疑。 “果然如此。”倪吉顺捞起循环罐出、入口泥浆,用手捻了捻,观察了泥浆流性,然后紧盯了一会儿出口泥浆,说道。 如倪吉顺所料,泥浆粘度虽然很高,但是切力低,不利于携砂。一听说是泥浆问题,泥浆外包公司不愿意了。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倪吉顺安排泥浆工对泥浆性能进行针对性检测,发现不仅切力低,而且流变性差、存在假泥饼......看到一个个差强人意的数值,甲方井队泥浆外包公司人员不说话了。 找到了“病症”,倪吉顺开始“对症下药”。总共分两步,首先加入堵漏剂封堵上部漏层。这一步的关键是“静待”,不可一看地层不漏了就立即开钻。而是要耐心等待8个小时,以延长滤失时间,让更多的堵漏剂能进入更深层的地层,提高堵漏泥饼强度。而这8个小时的静止时间,不是想当然,而是倪吉顺根据所用堵漏材料的性能和采取堵漏工艺情况,同时考虑堵漏剂颗粒粒径的复配而确定的。在这期间,倪吉顺没有闲着,而是进行第二步——对泥浆性能进行进一步优化。他先通过离心机等有害固相控制设备降低泥浆粘度,然后加入各种泥浆药品,提高泥浆的切力、增加泥浆流变性和泥饼质量。 紧张的8个小时过去,泥浆性能得到了优化,灌浆后泥浆返出量恢复正常,部分堵漏材料也从井下循环出来。但是,倪吉顺没有松懈。在他的指挥下,下入定向钻具的钻头到达井底。 “开始钻进!”倪吉顺一边指挥开钻,一边紧盯加入的随钻堵漏剂量。司钻小心翼翼地扶着刹把进行试探钻进,一米、两米...看着钻头一点点向下“奔跑”,泥浆返出正常,倪吉顺终于舒了一口气。 “中原铁军,就是牛!”林炳龙满意地向倪吉顺翘起了大拇指。 “没什么,不管甲方乙方,我们都是这个区块市场开发的参与者、建设者,同一个目标让我们都是一家人。以后有事我们还会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事后,林炳龙专程赶来道谢,李冠维表示。(蒋晨峰) 国庆期间我当班 “师傅,请把您的车钥匙交到操作室。小李,再去检查一下这辆车的灭火器。”10月5日,在液体危化品汽车装车现场,齐鲁石化储运厂液体车间化工产品装车班的主操娄文明,在一辆刚对好位准备装车的车辆前,不停的走动、查看、提醒着。 “这个车是装对苯的,产品要运到南京仪征化纤,几百公里的路途那。还有辛醇、苯乙烯这些产品今天装的都挺多,都是运往省里的各地。” 娄文明说,国庆节期间,他是2号和5号上班。对他来说,节日期间的工作虽然和平常没什么区别,但总感觉责任更重,每天有近3000吨的危化品要通过他们装车出厂,要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没别的,就是得在各方面都严一扣。 节前,液体车间对车辆、人员安全检查和如何提升装车效率等方面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了再次优化。进入装车现场前,专门负责辆检查的要检查司机的“三证一书”等是否齐全和信息是否相符,要检查车辆的灭火器、防火帽、导静电带等安全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查看罐体内有无残液、杂物、泄漏、损坏或变形情况。检查合格的车辆,客户对检查情况进行核实确认后,同安全检查人员一起在上述登记表的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一栏中签字。 “这些都是规定动作,是必须要做的。我们主要是在装车前,提醒装车司机佩戴好防毒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在车把手上悬挂‘正在装车,请勿启动车辆’的警示牌,在汽车轮胎前后放置防滑块,装车前收缴车钥匙等等。这些安全保护措施做好后,才按照装车操作程序开始装车。装车过程中,检查再多一点,盯的再紧一点。”娄文明说,其实这几天讲的最多的是对司机师傅们的提醒,提醒他们不要因为过节有丝毫麻痹,不要疲劳驾驶,要对车辆多检查,不让车辆“带病”上路,路上车多人多注意安全,这些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刘新圣) 最后一班“国庆岗” “石姐,国庆节快乐!”10月1日上午,在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采油服务二区浩口站值班室里,女工石爱峰正专心填报着数据,听到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浩口站党支部书记郑广华带着水果和午饭来了。 “猪肚、还有蹄子,这节日午餐可真丰盛,谢谢书记。”石爱峰接过饭盒高兴地说。 “石姐,你马上要退休了,今天还让你来顶班,有点过意不去啊!”郑广华带着歉意说道。 “现在站里人手紧张,辛苦点不算啥,而且我也想多看看这些抽油机,马上就要退休离开这个岗位了,还真舍不得呢!”今年50岁的石爱峰在采油一线工作了30年,她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从没出过一次差错,还多次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管线穿孔,连年被评为区里的先进个人。 送走了郑广华,石爱峰匆忙吃过午饭,又开始巡检站里的“宝贝井”。石爱峰围着浩8-11油井仔细检查了一遍,一切正常。她如同老朋友一般仰望着它,流露出亲切的微笑。前阵子,浩8-11成了“病号”,因为发现及时,经过“治疗”重新恢复了活力。因此,石爱峰对她格外上心,每次巡检总要多停留一会儿才放心离开。 浩28-2井、浩7-6井、浩平3井是三口难管井,由于液量少、油质粘稠且都没有伴热水管线,再加上回压高容易造成管线冻堵,所以数据录取不能有丝毫马虎。石爱峰来到浩7-6井,发现回压比平时的0.7兆帕高出了一些,达到了0.9兆帕,心里不由一紧,马上倒好扫线流程,并立即通知值班室人员小宁前来救急。40分钟过去了,压力慢慢从0.9兆帕下降到0.8兆帕、0.7兆帕……看到压力恢复正常,石姐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今天是石爱峰在岗位上度过的最后一个国庆了,望着眼前欢快舞动的抽油机,她的心里却涌起万般滋味,她想退休了如果有机会还想再回来看看这些油井,因为,和油井打了半辈子交道,心里更多的还是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石建芬 刘玲 连金迪) 国庆第二天,给煤机来了个“找茬的” 10月2日,扬子石化热电厂3号炉乙侧制粉系统给煤机忽发“电气报警”,经过外操何章涛现场确认:原来是给煤机清扫装置来了个“找茬的”——一块大青石卡在清扫链条中。 何章涛立马拿来工具,对大青石展开了攻坚战,可使尽了全身力气,青石还是死死的卡在清扫装置的链条中,纹丝不动,就好像与给煤机合为一体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给煤机底部的积煤慢慢堆了上来,已经开始威胁到给煤机的正常运行,积煤的逐渐增多也间接增加了清除给煤机毒瘤的难度。 磨制煤粉的制粉系统就像锅炉的两条腿,甲、乙两侧缺一不可,而且当前化工装置的保供压力十分紧张,任何一侧的制粉系统的停运会直接影响到3号炉的生产负荷,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时一道亮光照射在青石上,原来是付班长余家彬和肖峰闻讯赶来,仔细询问了何章涛现场情况后又蹲下身子瞅了瞅,用撬棍碰碰了青石,纹丝不动,青石好像已经与清扫装置合二为一了。 从中间突破不行,他们决定就从青石两头入手。 为争取生产主动,余家彬一面联系国庆期间值班的检修人员进厂处理,一面从青石两边的给煤机防护板入手,下滚轮、松链条……虽然十月的南京已经进入秋季但却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一丝秋爽,三人的额头冒出的汗水顺着脸颊滴在地上,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青石两头的松动,它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坚如磐石了,何章涛看准时机对准它的“屁股”一捣,轰咚,青石终于从链条的牙齿缝中松脱出来,给煤机清扫装置刮板终于又恢复了正常运行,陆续把底部积存的煤清扫出给煤机。还没有喘上一口气,余家彬赶紧第一时间与检修人员取得了联系,“告知他们设备隐患已经消除。” 安全生产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分分秒秒都不能大意。为此,热电厂制定了假日值班值守管理制度,在国庆假期期间规范上岗不打折,操作不变形,消除一切给安全生产“找茬的”,确保热电厂度过一个平安、祥和、欢乐的假日。(陶炎 杨长武) 西南局元坝增压站检修记 国庆期间,西南石油局元坝增压站内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正紧锣密鼓地开展4号压缩机检修。 同往常一样,黄朝智仍是6点半起床,他习惯于早起晨练,可拨开窗帘,窗外下着小雨淅淅沥沥,天气微凉,一阵阵浓郁的桂花香味扑鼻而来。突变的天气丝毫未影响他的心情,从他舒展的眉梢便能读到。 自4号压缩机开展检修工作以来,他已连续奋战在维修一线40天了,起早贪黑,每日盯守在现场成为了又一项习惯。他眉开眼笑地说:“看着机组维修的每道工序一步步开展、完成,10月6日就是启机试车的日子,我已能感受到胜利的曙光。” 说起元坝增压站,黄朝智放缓了语速,它是整个元坝气田天然气增压外输的关键环节,保障着元坝气通向川气东送管道,是气田通往外部市场的“窗口”,也是气田的“咽喉”。元坝增压站运转平稳正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不巧的是,在正值元坝气田提产冲刺全面目标之际,一台压缩机正处于检修期。若不及时完成检修,将会直接影响生产。 为了确保其余机组的正常稳定及检修工作有序推进,现场形成由局、中心、基层大队的“三级”值守模式。黄朝智是全程参与压缩机的一员,从最开始更换轴瓦、曲轴,到机组返厂检修监造,再到新机组重新灌浆、回装调试,几乎每道工序的现场都能发现他的身影。 国庆假期第六日,是原定试机的日子。“经历了前期的连续奋战,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刻,我们更加不能有丝毫松懈。”黄朝智对同事说道。 早饭后,他便匆忙赶到增压机房,因昨晚完成了机组的置换与试漏工作,现场所剩工作是加工安装盖板胶垫、连接油温传感器与启机前各项条件确认。他一如既往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10:35分盖板胶垫安装完毕”、“12:35分启机前各项条件确认完毕,一切正常”,“12:52分增压站人员启机试运行1分钟,检查各轴瓦温度正常”、“13:08分机组开始放空,13:11分放空结束”……15:05分机组开始进行2小时试运行观察,之后还将进行72小时加载运行观察。 走出增压房,黄朝智舒了一口气,这个国庆没有白忙活。(刘航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