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石化要闻
 

扬子石化“乙烯加工损失率”创历史新低

2018-10-30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继7月份乙烯加工损失率降至0.09%,创历史最好水平后,扬子石化持续优化乙烯联合装置运行,减少物料排放,提升运营绩效。最9月份乙烯加工损失率为0.08%,较历史最好水平的7月份再降0.01个百分点,再次创历史新低,并在近日中石化集团公司乙烯装置“比学赶帮超”竞赛考评榜上再添一面红旗。

降低加工损失率,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是首要条件和基本保障。扬子石化烯烃厂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全面排查乙烯联合装置安全状况,特别是对岗位员工日常巡检发现的“跑冒滴漏”及“高远偏、死角”部位隐患漏点进行专项整治。据统计,9月份以来,烯烃厂查找并消除乙烯联合装置漏点隐患百余处,确保了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与此同时,扬子烯烃厂强化生产运行监控系统应用,建立报警跟踪机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严格执行《生产系统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异常有记录、有分析、有处理、最终闭环;规范组织“机电仪管操”五位一体巡检,用好智能巡检系统;完善落实交接班和巡回检查管理办法;全面加强夜晚和节假日厂部、车间两级值班力量,统筹安排生产保运人员。该厂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了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可靠度,确保了装置高效运行。

据分析,涉及乙烯联合装置加工损失率的技术指标包括无组织排放损失、火炬长明线损失、裂解反应损失、污水含料损失、装置泄漏损失等13项。对此,扬子烯烃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装置非计划停车和装置运行波动,严控“无组织排放”,减少价值漏损。

该厂一方面改善乙烯原料结构和品质,优化裂解炉运行方式,实时调整裂解深度和汽烃比,确保装置前系统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从减少火炬气排放量、减少火炬气中高附加值产品含量、降低分离系统髙附加值产品损失等方面入手,优化后系统运行,做好火炬气系统相关管线、阀门查漏消漏工作,对火炬气排放量加强监控,实时调整,最大程度降低物料排放损失,将火炬气中高附加值产品含量降至最低。同时,该厂开好火炬气回收压缩机,最大程度回收物料,有效应对“无组织排放”造成的物料损失,效果明显。

烯烃厂还对影响乙烯加工损失率的其他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在加强精细操作、精益管理上狠下功夫,制定措施,抓好落实。9月份以来,该厂加强2套乙烯装置中汽油管线流量计使用与维护管理,确保精准计量,有效减少了汽油计量损失;通过系统优化操作,加强工艺调整,减少了火炬长明线损失、裂解反应过程中物料损失、系统结焦损失及含料污水损失;通过消除现场泄漏点、加强采样及计量管理,减少了各类物料泄漏、采样损失及计量偏差,使得乙烯联合装置“加工损失率”再创历史新低。(陶炎 周宁生)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第三届全国油气地质大赛在京举办
· 中原油田超额完成年度储量任务
· 地球物理南方分公司力拓市场:既收西瓜,也珍 ...
· 镇海炼化被授予“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 ...
· 广东石油:会员周掀起油非互动新高潮
· 中国石化两名员工荣获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重庆管道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输送“涪气”逾130亿...
· 烷基化装置技术完善提升协调会在九江石化召开
   图片新闻
中原井下内蒙探区压裂获高产 投放智能柱塞
管道公司聊城处企地联动防控环境风险 全自动热水炉投运 节能又降本
   高层动态
· 戴厚良会见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客人
· 戴厚良会见韩国SK集团会长
· 李云鹏赴新疆调研精准脱贫工作
· 喻宝才出席国际石油化工大会CEO圆桌会
   行业·国际
· 欧佩克表示2019年可能恢复减产
· 挪威阿斯塔汉斯滕大气田下月初将生产天然气
· 俄气明年将开建土耳其溪-2天然气管道陆上部分
· 加拿大泛东方能源在泰国获重大石油发现
· 北海2025年前将有67个海上油气项目投产
· 沙特SABIC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长5.4%
· 阿曼LNG公司准备在2025年后谈判新合同
· 阿布达比石油公司在11月填补曼加罗尔石油储量
   行业·国内
· 周五成品油价或将迎年内最大幅度下调
· 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提速
· 发改委:落实气源前原有供暖设备不得拆除
· 破解气荒应建立天然气价格常态化形成机制
· 油服行业迎来转折点 杰瑞股份料净利增逾7倍
· 挪威阿克工程技术公司CEO:中挪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 电力体制改革获积极成效 新能源参与竞争是必然
· 国际油价高位回落 国内成品油将无缘“五连涨”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